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湖北大学学子以青春之名,助力长江生态保护与文脉传承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10:01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田城  通讯员 柯棠雯)记者9月28日获悉,湖北大学“声声不息实践队”日前先后走进湖北考古博物馆、武汉长江文明馆、横渡长江博物馆及智苑社区,通过 “线上直播 + 线下讲解”“馆馆联动调研”“社区宣讲互动” 等形式,探寻长江文化底蕴、传播生态保护理念,以青年实践助力长江文化传承与流域生态保护。

在湖北考古博物馆,队员肖博韬担任讲解员,借助“考古现场复原+文物故事化解读”的方式,将馆藏文物与它们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娓娓道来。直播间内,实时弹幕不断滚动,点赞与好评频频刷屏。许多观众留言表示“要把链接分享给家人朋友”,线上互动气氛热烈。

肖博韬则围绕一件红陶杯,从制作工艺、年代背景到实际用途,细致解答游客疑问。清晰的逻辑与扎实的内容,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连连称赞。

该馆一位志愿者表示,“了解武汉的历史根源,正是大家走进考古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此次博物馆之行,不仅拓宽了队员的专业视野,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实践。

在长江文明馆,队员们从“走进长江厅”开始,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系统了解了长江的地质演变历程。

馆内陈列的红陶杯等器物,与队员们此前在湖北考古博物馆所见形成呼应,呈现出长江流域人类文明发展的延续性与连贯性。

展览不仅梳理了自然地理变迁,还借助戏曲、民俗等文化元素,揭示出人文传统与长江生态之间长期依存、共生的关系。

馆内一支“小小志愿者”团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些小志愿者用语活泼、讲解清晰,为观众介绍展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现场气氛活跃,互动频繁。

在横渡长江博物馆,队员们系统了解了横渡长江传统的历史渊源,以及武汉国际渡江节已成长为“城市名片”的发展脉络。参访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细节观察、交流询问与交叉比对,不仅增强了对长江文明的认识,也完成了一次从自然到人文、从历史到现实的跨领域学习。

图为实践队于长江文明馆聆听长江水系讲解。 刘巧钰 供图

8月25日,在智苑社区,队员们面向老年人与儿童开展了一场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知识宣讲与文化体验活动。

队员肖博韬以团队在多馆调研中积累的案例与数据为基础,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向居民梳理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与生态变迁,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水质改善、江豚重现等环境向好现象。

在长江元素剪纸区,队员们一对一指导老人与孩子创作剪纸。大家围坐桌边,细心勾勒江豚形态,不一会儿,一幅幅稚拙有趣的作品逐渐成型。

da1c16a2-98e6-4fdd-a63e-2d2387abe3fc.png.png

图为智苑社区居民参与长江主题手工剪纸活动。   社区工作者 供图

绘画活动中,孩子们以画笔描绘心中的母亲河,并用在画纸上按下彩色手印,象征“守护长江,从我做起”的承诺。活动现场气氛温馨,笑声不断。

社区志愿者江奶奶回忆童年时在清澈江畔朗读的时光,她说,“江水清清,那时读书特别有劲儿。”“潮起潮落里,藏着我大半辈子的回忆”,言语间满是与长江绵长深厚的情感。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