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盛大开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文化引领发展,荆楚气象万千。9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引领篇,亮出湖北文化发展成绩单:“十四五”时期,湖北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事业与产业“双擎驱动”,为支点建设注入了强劲精神文化力量。
文化产业量质并进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发布会上,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海军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三大核心指标,均居中部省份第一。
一系列关键数据印证了这场整体跃升: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从3796亿元增长到5355亿元,连续跨过4000亿元、5000亿元两个台阶,总量稳居中部第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期末的1722亿元攀升到2023年底的2750亿元,中部地区排名第一;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从“十三五”期末的102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963亿元,实现“四连增”,持续领跑中部地区。
刘海军将跃升的“秘诀”归结于三方面: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扎实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着力实施能级提升战略,坚持学先进、找差距,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坚持强龙头、优生态,推动文化产业规模不断跃升;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注重科技赋能、文化铸魂,加快发展新质文化生产力。
下一步,湖北将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加快推动“三线并进”,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壮大新型文化产业、培育未来文化产业,奋力建设文化强省。
“知音湖北”叫响全国 “诗与远方”交相辉映
“神武峡”“赤黄红”舞动荆楚,吸引游客蜂拥而至。湖北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以“五张金名片”为引领,整合全省文旅核心资源,推出两大文旅主轴,点燃海内外游客的打卡热情。
为让湖北的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为更多人所知,今年以来,湖北启动“知音湖北”全球推广计划,持续优化旅游客源结构、提升湖北旅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开通“湖北文旅”等社交媒体矩阵,上线“Hello Hubei”海外星球号。相继举办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全球旅行商大会、汉马、武网等节会、赛事,持续推进文旅链态融合,拓展“文旅+百业”,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低空文旅、数字文旅、避暑、冰雪、演艺等新业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
作为“国家文化客厅”和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增强,在全国博物馆网络影响力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六,并跻身全球主要景点前列。未来,该馆将持续打造曾侯乙编钟国际文化品牌,推动云梦秦简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湖北力量。
“十五五”时期,湖北将系统谋划、创新推广策略和市场开拓,推动“荆楚文化走世界”,吸引“五洲游客聚湖北”,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道德群星闪耀全国 “三大精神”润泽荆楚
文明之花,香满荆楚。“十四五”期间,湖北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肯定勉励丹江口库区志愿者,我省3人(组)获评“时代楷模”,5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75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形成了璀璨的“湖北道德群星”现象。
文明城市创建喜获丰收,我省12个城市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数量超过前六届总和,居全国第五。
伟大的精神凝聚奋进的力量。今年以来,湖北大力弘扬和践行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全覆盖开展“大思政课”宣讲8600余场。加快推进湖北革命军事馆等“三馆一基地”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及郧西段建成开放,全覆盖建成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高举长江文化大旗 守护荆楚千年文脉
江水润荆楚,文脉连古今。“十四五”期间,湖北着力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完成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新增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评挂牌,红安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5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6个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连续四年上榜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郧县人”被写入历史教科书。建设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编纂《湖北出土简牍集成》,创建云梦楚王城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简牍研究高地。
积极承办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和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片)会演,加强黄梅戏传统剧目、曲本收集整理,武汉戏曲“大码头”持续振兴。
为将长江文化品牌擦得更亮,湖北成立长江文化研究院、长江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长江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等重大标志性项目,连续两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刚刚启幕的2025年长江文化艺术季,吸引了美联社等500余家国际媒体关注转发,相关报道和话题全网总阅读量超过45亿次。
文艺精品百花齐放 文化惠民提质增效
文艺精品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期间,我省在组织文艺创作,推出反映中国气派、时代风貌、荆楚特色的作品方面成果丰硕。电影《中国医生》《我的父亲焦裕禄》、电视剧《功勋》、话剧《屈原》等12部作品喜获“五个一工程”奖,16个项目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居全国第二,《浴血荣光》等3部重大主题电视剧在央视一套热播,承办2025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和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
全省精心组织“五个一百”文艺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5.5万余场,组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6万余场,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扎实推进基层“四馆三场两中心”等重点文化工程,全省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6个、博物馆245个、美术馆63个、非遗展示馆39个,数字农家书屋2.3万多个,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日益完善,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十五五”期间,省文联将进一步突出“文”的特色、健全“联”的机制、展现“会”的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实施“精品孵化”工程、“时代记录”工程、“遗产活化”工程、“新苗培育”工程,推动全省文艺家向上拔尖、向下扎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湖北“十四五”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产业量质并进
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三大核心指标,均居中部省份第一
文旅融合成效明显
全省旅游综合收入连续跨越7000亿、8000亿、9000亿“三大台阶”,预计今年可以突破“万亿大关”
千年文脉接续守护
持续编纂《荆楚文库》,累计出版631种767册,被国内500多家单位和境外16个国家和地区(含港澳台)收藏
文化惠民提质增效
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达到5.5万余场,组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6万余场。全省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6个、博物馆245个、美术馆63个、非遗展示馆39个,数字农家书屋2.3万多个
博物馆热成常态
湖北省博物馆2024年参观人次首次突破500万,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第三、中部地区第一
文字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制 图:徐云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