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龚轩)为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警,推动全省政法队伍突出问题集中教育整治走深走实,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荆楚政法铁军,省委政法委联合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主办“忠诚力量 身边榜样——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典型集中宣传活动”。即日起正式展播。
人物名片
万松,男,汉族,1975年2月出生,1997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三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
28年如一日,他深耕公安科技领域,带领团队深入开展110余项专项研判工作,牵头研发26个实战数据平台,支撑协破全市重特大案件160余起,为武汉公安智慧警务体系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5次,受到政府嘉奖2次。
2025年5月26日13时许,万松在组织完端午节安保风险研判后突发疾病,经送医抢救无效,于5月27日凌晨牺牲,年仅50岁。牺牲后被追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25年9月29日,武汉。万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一段段深情的追忆,一幕幕动人的场景,让人感觉,仿佛他从未远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我们中间。
万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忠诚如磐:用生命丈量警魂的厚度
“我走了,上班去了啊!”5月26日清晨6时50分,万松像往常一样俯身在床头轻语。妻子习惯性地应了声“路上注意安全”,却没料到这句日常道别,竟成了永诀。
7时30分,武汉市公安局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会议室里,万松已坐在桌前,面前堆着一摞文件,正拿着笔在上面勾画批阅。
上午10时许,民警胡欣拿着“五一”大客流应对复盘报告找万松签字。虽然报告是万松组织撰写的,但他还是一页页仔细看,每一组数据、每一条建议都反复核对。“要严谨,不能出错,这些报告可是要作为市公安局决策参考的。”他皱着眉头琢磨,不时拿起笔修改,口中低声复核着数据和要点——这是他生命最后时刻仍在打磨的工作。
翻开万松的工作日志,每一页都写满了对职责的坚守。5月21日至22日武汉预报大暴雨,他连夜梳理12345市民热线留言与历年积水数据,精准研判出全市几十处易积水点位,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送至相关部门;5月23日,他组织起草了“五一”大客流应对复盘报告和端午节大客流预测研判分析;5月25日周日,本应陪家人的他因紧急数据分析任务,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
同事王国栋记得,万松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笔记本,未完成的任务用三角符号标记,已办结的事项画着利落的勾。“5月26日那天,他7点就到了单位,处理完警情研判报告后,又召集我们打磨端午节预测分析,直到快12点才结束。”王国栋哽咽着说,“他总说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要用责任心让数据产生守护生命的温度。”
1997年,万松从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彼时,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正蓬勃发展,万松毅然选择加入武汉公安。“他说,穿上警服才能实现抱负。”同窗好友卜元哲回忆道,“用技术革新守护一方安宁,是他毕生的信念。”这份抉择,让他在技术岗位上坚守了28年。
1999年洪山区木器店店主遇害案是万松参与破获的首个重大案件。作为专案组唯一的技术民警,他连续48小时分析万余条信息,锁定两名凶手的行踪。专案组据此在湖北武汉、湖南怀化两地排查布控,抓获两名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侦破湘鄂两地抢劫、杀人等案件5起,收缴手枪1支、子弹10发。
万松历年来获得的荣誉证书
5月26日12时02分,万松在工作群发出最后一条通知:“下午4点开周例会”。13时58分,同事胡欣推开门时,看到他斜靠在沙发上,脸色煞白。救护车上,胡欣紧紧抓着他的手使劲地喊“万主任醒醒”,却再也没等到那个温和的回应。
万松患有高血压,降压药就摆在办公桌上,但工作忙起来,常常忘了吃。“他敬业顾家,却唯独忘了自己。”同事闵捷痛惜地说,“去世前,这个总说‘数据不能出错’的人,连最后一顿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创新实干:智慧警务的拓荒之路
“作为武汉公安首批大数据侦查员,他为武汉公安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支队长张奎讲起这位朝夕相处的得力干将,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2016年的武汉公安,正站在传统警务向智慧警务转型的历史关口。万松作为优秀技术人才被市局选调参与组建大数据实战应用中心,成为初创团队6名核心成员之一。万松是少有的同时具备侦查经验与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双料”人才。
彼时,公安大数据应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万松参与绘制武汉公安大数据建设蓝图,把侦查经验融入数据分析,推动警务工作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用数据织就一张平安“天网”。
搭建平台初期,万松带着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频繁到各分局、各警种和基层派出所调研。“一年时间,我们跑了17个分局、30多个派出所。他让我们带着笔记本蹲点接警台,看民警怎么用数据,缺什么功能就记下来。”民警闵捷回忆,“他说只有知道一线怎么用,后台数据才有灵魂。”
2018年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平台上线时,万松带领团队通宵达旦驻守在机房,确保刑侦、治安、交管等各警种的数据互联互通。当系统显示数以千计的民警同时在线使用时,这个平时严肃的技术骨干竟像个孩子一样笑了。
万松与其他技术干警的合影
“他总说技术迭代太快,公安大数据不能落后。”民警胡欣说。在万松的书架上,计算机专业书籍堆得满满当当,好学善思的他,坐在电脑前,拧着眉,盯着屏幕,干起工作来十分专注。同事们很快发现,遇到难“啃”的骨头,找万松准没错。“一次,工作系统突然崩溃,严重影响了一线工作,刚下班的万松马上赶回单位,连夜抢修至次日清晨6点。” 年长几岁的同事邵勇说。
2024年,万松主导研发的“社会风险预警系统”获评全省政法智能化建设优秀案例。系统运行不久,就预警救助了一名走失的精神障碍青年。“我们根据预警信息找到他时,他正往长江边走去。”参与处置的民警说,“这个大数据预警模型,推动了社会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选苗子要像筛沙子,得把真金挑出来。”这是万松带团队的原则。2016年遴选闵捷时,他连续追问数据挖掘算法细节,直到对方画出完整的决策树模型才点头。“后来我才知道,他是用最前沿的技术难题考查我们的底子。”闵捷说,“他常说,一个人厉害不算什么,团队都厉害才能撑起科技强警。”
在万松的筛选下,20多名有着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年轻民警加入武汉公安大数据团队。日常工作中,万松则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民警。在大数据建模比赛中,他从选题、设计到实施,每一个步骤都悉心指导。近年来,武汉公安斩获公安部、省公安厅多个建模比赛奖项。
枝叶关情:数据里的民生温度
“大客流分析不是算数字,是算老百姓的安全感。”这是万松常对团队说的话。
今年以来,武汉再度跻身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之列,黄鹤楼等景点人气爆棚。为支撑一线安保工作,万松带着团队把近年的游客警情数据按小时、按景点分类,连游客排队时长与情绪波动的关联都做了分析。通过全量警情研判,多维数据建模,为警方精准用警提供科学依据。
2006年建设大道飞车抢夺案,是万松用数据守护民生的经典案例。当时嫌疑人作案后迅速销赃,传统侦查陷入僵局。万松通过辗转追踪赃物的去向,关联出数十个账号,最终在一个城中村锁定了嫌疑人窝点,快速助力警方人赃并获。
今年年初,一起跨区域盗窃案中,嫌疑男子在武汉从一辆越野车内盗走价值3万元的黄金首饰后,辗转逃窜至3000公里之外,自以为可以逍遥法外。殊不知,一张“数据天网”已将其笼罩,在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支撑下,民警迅速锁定其身份和轨迹,近日将其抓获。在他主导的大数据平台支撑下,近年来,武汉街头“抢劫、抢夺”案件实现全破,盗窃案件破案率大幅上升。
万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他总说自己是单位的‘螺丝钉’,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两头都得拧结实了。”妻子说,“我俩感情很好,携手走过20多年。他对身边的每个人都非常好,对工作全力以赴,对家庭尽心尽责。”
对妻儿的爱,他藏在无数个细节里。儿子住校后肠胃不好,他加班到深夜,却仍驱车1个多小时赶到学校,带儿子去医院挂急诊。儿子碰到数学难题,他密密麻麻写下推导过程和解题步骤,连草稿纸都折成整齐的一叠。妻子爱喝茶,他总能精准控制水温与冲泡时间,浸泡出恰到好处的回甘。
一个仿佛能永远高速运转的陀螺戛然而止。“您再也不能教我做数学难题、陪我打篮球了。您是我的好爸爸,我会替您照顾妈妈,我和妈妈永远想念您……”告别仪式上,万松的儿子站在遗像前喃喃自语。
万松牺牲后,华中科技大学校友、同学纷纷悼念这位昔日的“学霸”。华科大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易辉表示,学院将以万松校友事迹为蓝本,筹建“科技强警”育人基地,让更多学子接过接力棒,用代码守护国家安全、人民安康。
如今,由万松初创的团队仍在高速运转,武汉公安大数据实战平台每天处理着海量的数据,千万名民警以此为“助手”,研究违法犯罪态势、规律,排查线索、主动预警。每逢“跨年夜”“樱花季”“汉马”等大型活动之前,警方都会依托大数据系统进行研判,形成风险研判报告,科学部署警力,保障市民安全。
万松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
“他总说数据是有生命的,现在我们终于懂了——那些凝结着他智慧的代码,正在替他继续守护这座城市。而他未竟的算法将由我们接续优化。在平安代码的探索中,我们终将重逢!”6月29日,武汉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青年民警向一丞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