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冬梅
秋分这天,恰逢母亲71岁生日。电话里,她一如往常地推辞:“你工作忙,别为我耽误正事。”但这次,我没有依从,执意要陪她逛街。
商场里,母亲略显拘谨,不停念叨:“别耽误你工作……这里东西太贵。”我挽紧她的胳膊,指尖触到她日渐瘦削的骨骼——那是七十载春秋刻下的印痕。
试鞋时,她对着镜子反复端详,眼角漾开细密的波纹。当双脚终于踩进柔软的鞋里时,这双奔波了大半辈子的脚,此刻终于寻得了片刻安放。可不到一小时,她便急着要回家:“你忙,妈不能总占着你时间。”
秋风轻拂,扬起她鬓边的白发。记忆的闸门,悄然开启。
记忆里,每个寒冬都有母亲亲手缝制的棉鞋,母亲的手真巧啊!鞋面上总绣着精致的梅花、兰花,有时还有憨态可掬的小兔子。读初二那年生日的晚上,母亲竟冒着严寒赶到学校,在昏黄的路灯下等我。她裹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冻得通红的双手紧攥着布包——里面是带着余温的鸡蛋糕和一双新棉鞋。“知道你在学校脚容易冻,特意多絮了点棉花。”深夜宿舍里,我借着月光试穿新鞋,鞋面上的梅花针脚格外细密,想来是她熬了好几个深夜才赶制出来的。
更小的时候,母亲为我的头发操碎了心。那时我营养不良,头发枯黄稀疏,还养成了揪头发的坏习惯。她白天在田里劳累,晚上还要攥着我的手睡觉。有一次她半夜醒来,看见我头顶又多了几块秃斑,竟抱着我号啕大哭。从那以后,她夜里总就着煤油灯做针线活,时不时摸摸我的头,不敢深睡。慢慢地,我的头发变得黑亮起来,她开始省吃俭用给我买头绳和发夹,每天清晨为我梳各式各样的辫子。
母亲总是把最好的都留给我。村里同龄的姑娘都要下地干活,她却从不让我干农活,总说:“好好在家读书,学问才是你该干的事。”即便家境贫寒,即使我家紧挨着乡中学,母亲仍执意送我到镇上读书。后来我考上师范,临行前,她把一整个学期的生活费,厚厚一沓,仔细地塞进我的行囊,仿佛塞进了她全部的希望与牵挂:“别省着花,在学校要吃好。”
最让我愧疚的是,母亲听说西洋参能补身体,每次我回家,她都小心翼翼地包好一小盒,让我带去学校。可我当时不懂事,嫌有怪味。现在想来,那一小盒西洋参里,藏着的是母亲多少个日夜的省吃俭用。
时光流转,如今角色在岁月里完成了轮回。
上次回家,看见母亲在镜子前对着白发发呆。我走过去,像小时候她给我梳头那样,轻轻帮她梳理。她的头发已很稀疏,木梳轻轻划过就会带下几根银丝。“人老了,头发就不中用了。”她笑着说。我却想起许多年前,她也是这样站在我身后,把最好的年华都给了我。
前阵子我带她体检,医生说她气血不足。我买了西洋参泡好端到她面前。母亲愣了愣,眼里泛起泪光:“这么贵的东西,你留着自己喝。”我握着她的手,像当年她握着我那样:“妈,我现在能照顾你了,你该好好补补了。”这双手,比记忆中更粗糙了,可正是这双手,为我缝制过无数双棉鞋,梳理过无数次头发,在我人生的每个重要时刻,给予我最坚定的支撑。
岁月或许偷走了她的敏捷,却始终偷不走她掌心相贴的温度。所谓幸福,不过是母亲还愿意穿上我买的鞋,品尝我挑的零食,还允许我像小时候那样,紧紧挽住她的手臂。
离开商场时,夕阳正好。母亲拎着新鞋,步履轻快;我挽着她的手臂,一如幼时她牵着我。秋分昼夜均平,恰如我们之间的爱——她倾其所有的付出,与我力所能及的回报,在此刻达成了一种深情的平衡。
这份爱,从她的掌心传递至我的掌心,从我的童年绵延至她的晚年。岁月如水,静静流淌,带走了青春与敏捷,却将这份温暖的轮回沉淀下来,成为生命中最动人的传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