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东门广场,武汉汉剧院为游客带来《白蛇传》等选段的精彩演出。(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唐雪舟 摄)
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唐雪舟
通讯员 刘丽媛 宋鹏 姚俐玲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武汉多个文艺院团走出剧场、走进景区,在黄鹤楼下、园博园内、吉庆街头搭起舞台,把戏剧、歌舞、曲艺送到游客身边。一场场不期而遇的文艺演出,不仅丰富了假日文旅供给,也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黄鹤楼东门广场,武汉汉剧院带来的《白蛇传》《闹天宫》等选段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中场互动环节,观众踊跃上台学习戏曲动作,拉近了传统戏曲与普通人的距离。
武汉歌舞剧院在武汉园博园的演出虽因设备故障略有推迟,但演员们从容应对,笑言“站到台下去清唱,离观众更近”。歌声、舞声、民乐声在园博园中回荡,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
武汉说唱团在吉庆民俗文化街的表演更是热闹非凡。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相声、快板等轮番上阵,地道的武汉方言穿插其间,成为传播本土文化的生动载体。演员与观众即兴展开成语接龙的互动,现场逗趣,连小朋友跑上台的“小插曲”也被巧妙化解,现场笑声不断。
“演出效果很不错,真正登场之后感觉确实很有水平。”从河南来汉旅游的朱女士表示,文艺活动让单纯的观景游览变得更有层次,“算是让文化走进市井,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武汉本地的罗先生和女儿则是偶然逛到这里,被演出吸引,“节目非常精彩,小朋友也很喜欢。”
对于演员而言,户外演出既是对专业能力的考验,也是贴近观众、传播文化的机会。
“外场演出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刚刚就飘了点小雨,地毯也会打滑。”武汉汉剧院青年演员张静雯坦言,演员必须适应各种场地,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在黄鹤楼这样的地标演出,我们也很高兴,可以向全国观众推广汉剧。”
武汉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黎雅婷说:“户外演出离观众更近,更考验表现力与灵活性。”她表示,即使设备出现故障,演员们依然可以凭借实力完成演出。“国庆期间,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到武汉,这样的演出是一个很好的传播湖北文化的窗口。”
武汉说唱团的相声演员李晶伦则用行话“把点开活”来形容户外演出的灵活性。“我们在节目里融入武汉方言,让外地游客能听到正宗、成体系的武汉话,给他们带来新鲜的体验。”
从剧场到广场,从专业舞台到市井空间,武汉文艺院团在这个双节假期完成了一场生动的“文艺迁徙”。演出不再局限于围墙之内,而是融入城市肌理,成为游客旅途中的惊喜、市民日常中的亮色。当游客一转角就能遇见锣鼓声与丝竹声,当艺术以最亲切的姿态走进人群,这座城市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温暖、可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