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菲 通讯员熊夫、胡书骋)日前,孝南区举办2025年度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室副主任黄金川出席会议,现场为孝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何永明发布的《探索政府储备土地“用、售、租、融”管理模式》案例进行点评,并展开主题演讲。

孝南区2025年度营商环境优秀案例发布会现场。
何永明介绍,孝南区创新建立储备土地“用、售、租、融”管理模式,对历年储备土地资产进行全面系统清理,形成可利用地块清单500余条,打造了篮球场、口袋公园、智慧交通服务体和文化街区等空间;按区位、规划、市场划分地块类型,精准供地保障重点产业链,并构建“租赁现金流+专项债”支撑体系,缓解短期压力,确保长期平衡。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城市室副主任黄金川点评案例。
“该案例政策依据清晰,制度创新明确,且符合中央刚发布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 黄金川评价,目前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转向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面临 “土地闲置与资源约束并存、财政压力与更新需求叠加” 的双重挑战,孝南区通过 “四维一体” 模式,不仅让3500亩未利用土地 “活” 起来,更实现了土地资产增值、财政收益平衡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多重目标。数据显示,2024年当地土地收入达22亿元,2025年截至目前土地出让收入已突破10.38亿元,这一成绩甚至超过部分北方大城市及一线城市。
黄金川指出,孝南区以“四大抓手”为突破,有效盘活土地资产。一是破解土地瓶颈,通过 “腾笼换鸟” 实现内涵式增长,例如为华东地区物流集散项目等大型产业项目保障用地;二是减轻财政压力,跳出“政府单打独斗”模式,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创新不动产信托基金、PPP等融资路径;三是传承城市文脉,避免大拆大建,利用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小型广场,兼顾民生需求与文化保护;四是推动产业升级,通过定向分工、产业链共定模式,解决传统大面积土地出让成本高的问题,助力培育创新生态。
“孝南区的土地资源盘活模式不仅可在孝感市推广,更具备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复制的示范价值。”黄金川表示,孝南区的实践覆盖了营商环境改革的 “五个关键要素”:政策上,既符合国家城市更新要求,又制定了 “用售租融” 管理指南,计划出台土地储备细则;机制上,搭建土地超市、国土空间一体化平台,建立租让预约保证金与违约退出制度,保障长期发展稳定性;金融上,2025年计划申请土地储备专项债,若能实现80%申请目标(预计20亿元),将在湖北省处于领先位置,同时推进土地储备资产证券化,活用REITs工具;供给上,“化零为整” 保障大型项目用地,“分割出让+弹性年期”降低企业成本;市场化上,通过商业用地配套平衡公益用地收益,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商业反哺公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