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张弦 徐梦琪)10月27日,京山市曹武镇归德寺村的农田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6亩红松茸的播种工作,为今年的特色菌菇产业发展揭开序幕。
在种植现场,25名村民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将经过精准发酵处理的玉米芯、栎树渣、稻谷壳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优质培养基,为红松茸菌种铺设“温床”。
据了解,这种通过采用拌料发酵的技术,控制温度、湿度与通气量,原本只能焚烧或丢弃的秸秆、谷壳变成了富含有机质的营养基质。
村民们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铺设在田间,随后播下红松茸菌种。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搬运发酵好的培养料,有的用工具均匀铺撒在田间,还有的负责细致覆土,各个环节衔接有序,配合默契。
“这些往年只能焚烧或丢弃的秸秆、谷壳等,如今却成了宝贝。”正在田里忙碌的村民雷大叔一边擦拭额角的汗水一边感慨。他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可消耗农业废弃物5吨,不仅解决焚烧污染问题,还能产出优质红松茸。
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补充道:“通过以农林产业废弃物资源为栽培基质,我们培育的红松茸不仅品质提高,而且口感更鲜美,市场收购价可达每公斤15元。”
据悉,该项目预计年产值可达15万元,带动周边20户农户就业,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