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周东霖 刘桐 朱泽霖
10月26日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诞辰136周年纪念日。当天,在李四光的家乡,黄冈师范学院的七位在校生把宣传李四光“找油”事迹的舞台剧《地脉寻踪》成功搬上了舞台,连演两天,引发现场观众一片叫好。
据悉,“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中国文联等7部委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项目之一,旨在资助高校组织创排以著名科学家、杰出科技工作者为主题的舞台剧,它分为长剧和中短剧两种类型。

演出现场场景
今年上半年,黄冈师范学院传媒与影视学院申报的两部舞台剧《地脉寻踪》与《本草长歌——代医圣李时珍》,同时入选中国科协2025年度“科学家故事舞台剧推广行动”短剧项目。湖北省科协邀请湖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北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一级导演郭光俊对这两部剧的排练进行现场指导。
《地脉寻踪》以李四光带领团队寻找石油为主线,展现了中国地质工作者打破“中国贫油论”的艰辛历程,其中,李四光与苏联专家伊万的学术交锋是这部时长45分钟的舞台剧的主要线索和最重戏码。

俄罗斯留学生叶国在表演中
《地脉寻踪》的七名演员均为在校生和留学生,其中扮演李四光的男一号、扮演王若男的女一号以及俄罗斯留学生叶国(中文名)均为2025级大一新生。他们均非表演专业的学生,而全剧的排练时间只有一个多月。
在剧中,叶国扮演苏联专家伊万的助手,一个富有朝气又十分调皮的小伙子。叶国说:“虽然我讲的中文总闹笑话,但能帮中国科学家‘说话’,特别有意义。我在剧组找到了家的感觉,汉语水平也与日俱增。”记者在后台发现,叶国拿着剧本反复背台词,剧本上的汉字旁边标着很多俄语注释。

庆祝“油柱”井喷
《地脉寻踪》的编剧兼导演是传媒与影视学院的青年教师余浩。她说,《地脉寻踪》不仅是历史再现,更能让青年一代“触摸科学温度”。我们用留学生参演的跨文化视角,加一点生活化的语言小插曲,就是为了让严肃的科学故事更接地气,让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能笑着传下去。

黄师校领导、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省地质研究院专家与演职员合影
黄冈师范学院校领导陈向军、王基家、夏庆利、胡娟等观看了《地脉寻踪》首演。党委书记陈向军说:“传媒学院立足专业优势,用小成本完成大制作,将科学家精神这一深奥主题用通俗艺术形式呈现。这部戏的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兼具,不仅是纪念李四光的诚意之作,更是引导青年学子献身科学事业的生动教学案例。”

现场观众在聚精会神地看戏
听说《地脉寻踪》要公演,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地质局二级调研员辛莉,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副秘书长、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良哲,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地学科普中心主任王镝,黄冈市委副秘书长彭文胜等专程赶到黄冈师范学院看戏,并对非表演专业学生的地质专业表演连声称赞。

据了解,另一部舞台剧《本草长歌——代医圣李时珍》也将在本周五和周六两天公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