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能新能源锂电池基地开工现场 通讯员供图

扫码看视频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周萍英 实习生孙雪琦)深秋的襄阳,一片1608亩的土地,在细雨中沸腾。10月28日,总投资22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锂电池基地在这里正式破土动工。舞台上,彩旗飘扬,嘉宾云集;舞台后,一台台挖掘机与卡车排列整齐,在泥泞的土地上往返穿梭。供应商、客户、以及身着蓝色工服的楚能员工齐聚于此,共同见证一个新能源产业新纪元的开启。
从签约到动工,44天。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项目落地的纪录,更凝结着一段关于承诺、速度与梦想的温暖故事。
“44天兑现承诺,这样的执行力实属罕见!”在土地挂牌取得“五证”后,楚能项目负责人的这句评价,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奋战。
时间回拨到9月。9月15日,项目签约,挑战就接踵而至:连续30多天的阴雨,让工地变成一片泥泞的“沼泽”。按照常规节奏,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襄阳的选择是:“抢”。
“我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能干一点是一点,能抢一片就一片!”襄阳高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军的声音里还带着当时的紧迫感。他们运来3万方砖渣,租来近三千块钢板铺路,从外地调来设备。饭送到驾驶室,油送到机械旁,只为确保“人歇机械不停”。
这是一场动人的“双向奔赴”。企业信任的目光,与建设者拼搏的身影,在秋雨中交织成最坚定的约定。
开工仪式旁的产品展示区,来自伊朗的客户汉森,一把抱起重达20公斤的家用储能电池,饶有兴致地详细询问着产品性能。汉森说,这次实地看到项目的规模和政府的支持力度,让他对未来的合作更加笃定,“我们后期一定会加大采购量。”这意味着,工厂还未完全建成,其产品就已进入全球视野。
站在即将动工的土地上,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心潮澎湃:“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世界一流的超级工厂。”
他阐释了这个项目的战略意义:这个投资220亿的项目,是襄阳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制胜一招”。它将填补襄阳在大容量储能电池规模化生产上的空白,并以“链主”之势,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在襄阳加速集聚。
预计到2026年底,这座“超级工厂”将竣工投产。 届时,它将成为串联“汉襄宜”金三角的产业核心——整合武汉的研发、襄阳的智造、宜昌的化工优势,构筑从研发、制造到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为湖北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高地筑牢根基。
这片土地上,将崛起楚能在湖北产能最高的生产基地——年产70GWh锂离子电池,未来可带来300亿元年产值和5000个就业岗位。一座千年古城,正用她特有的坚韧与温度,拥抱新能源的春天。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