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问政新闻

【建功支点 网聚力量㉝】‌用“桥下故事”讲述城市温度,武汉城管‌激活‌“民意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19:0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刘文颖 实习生 段峣 黄皙真 通讯员 董德禹)2月13日,由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统筹组织、武汉市城投集团(城运公司)投资实施的武汉市长江二桥汉口岸黄浦大街立交桥下空间改造项目正式亮相,成为全市桥下空间整治与功能升级的典范。

项目以“激活灰色空间”为核心,通过科学规划与创新设计,将曾经的“灰色地带”转化为集生态、功能与人文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打造更宜居、更具活力的城市环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并非单向推动的“政府工程”,而是通过深度结合网络互动与城市更新,创新探索出“线上共建+线下兑现”的城市更新新路径。

便民停车

听民声于指尖,汇民意入规划

武汉三镇隔江鼎立,桥梁众多,然而包括黄浦大街立交桥在内的部分桥下空间存在环境杂乱、设施陈旧、违规占用等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制约了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

项目启动前,武汉市城管执法委依托“武汉城管”微信公众号、周边社区网格群等新媒体平台,围绕#桥见武汉#话题广泛听取市民和学校群体的意见建议。市民通过留言、互动等形式表达诉求,“学生通行安全”“停车难”“桥下昏暗”等成为高频诉求。

针对这些“云上民声”,市城管执法委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团队线上汇总、线下调研,邀请网民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与方案研讨,推动群众提议落地为民生项目,确立了“护学休憩+智慧停车+文化集市+休闲打卡”的复合型功能布局。

举行艺术展

线上民意推动线下蝶变

项目实施过程中,武汉市城管执法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方案,并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全力推进。黄浦大街立交桥下空间改造以《武汉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利用规划及技术导则》为指引,遵循“公益优先、因地制宜、网民共建”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论证,多渠道广泛听取市民意见,精准对接实际需求。创新提出桥下空间功能再造+护学服务升级的改造方案,解决学生上下学高峰期交通安全问题,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和文化体验空间。

增设360度智能监控、防滑透水步道及风雨连廊,打造安全通学路径,设立“护学驿站”,提供应急物资、休憩座椅及图书角,护航师生每日通勤;整合零散地块,新建智能化公共停车场,新增车位140余个,接入“武汉停车”App实现无感支付,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及游客停车难题;利用桥下开阔空间打造文创市集,引入本地手作、艺术展览及便民服务,为市民提供休闲社交新场景;优化过街人行通道及周边道路的衔接,增设夜间照明与休憩设施,提升桥下空间可达性与安全性。

五一期间开展桥下电音节

融合传播,让群众共建更有温度

改造完成后,武汉市城管执法委策划推出系列短视频专题《桥见武汉·汉口黄浦立交桥下焕新蝶变》,以“桥下空间焕新、人民城市共建”为核心,在“武汉城管”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等多平台同步上线。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发网络热议,#桥见武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人民日报》要闻版以武汉为例进行报道,成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全国关注的典型案例。

同时,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又组织居民代表、学校负责人、家长代表等召开多场线下座谈会,针对桥下照明、休息区管理、停车秩序等问题,建立持续反馈机制。

未来,按照武汉市城管执法委制定的“二环线以内景观为主、二环线景用融合、二环线至三环线功能为主”的总体原则,至2025年底,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将完成7处桥下空间试点改造。在此过程中,市城管执法委将继续通过网络平台收集民意、展示成果、凝聚共识,形成“线上听诉求、线下抓落实、网上晒成效”的良性循环。

报名单位: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委员会

第七届“湖北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宣传展示活动正在报名参选阶段,欢迎省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积极报名。栏目组将对报名参评的案例择优刊发,推介并分享各地在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创新经验和做法(仅分享刊发,不作为评选依据)。

报名邮箱:2815433597@qq.com,咨询电话:027-88567717。

报名详情及下载报名表点击:“建功支点 网聚力量”!第七届“湖北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宣传展示活动启动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