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10月31日晚,有网友反映称,打开南京中院的微信公众号直播间,发现高淳区人民法院法官正在“带货卖螃蟹”。据上游新闻,高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回应,系执行工作新尝试,收入实行专账管理。(据11月1日澎湃新闻报道)
这场带货直播不是法院或法官个人违规经商,而是为了帮助债务人举办的司法变卖直播专场活动。另外,他们直播带货利用的是下班时间,收入款项进入的是法院账号,专门用来偿还债务人的债务。

相关视频截图
综合这些方面来看,法官带货直播行为是工作需要,并无不妥。
从另一方面看里面更有深意。据现代快报报道,2015年5月,秋兰母亲遭遇交通事故,经法院判决需赔偿受害人26万余元。事故发生后,秋兰父母回到家乡尝试螃蟹养殖还债,却因缺乏技术导致连年亏损,债务总额越来越高。
即便如此,此后九年里,秋兰父母省吃俭用,都准时将分期还款的赔偿金送至高淳法院。同时,秋兰在丈夫支持下,白天经营小吃店,夜晚支起夜市小摊替父母偿还债务。可旧债未清、新债又增,他们偿还速度远远跟不上债务的增长。
就是说,大小两个家庭都为还债而努力,却依然陷入困境。看到这种情况,法官赤膊上阵帮他们纾困,也算是尽己所能帮助这个诚信的家庭。有人称,为何不找专业公司带货?但那必然会增加运营成本。
换言之,不仅是法院在想方设法帮助债务人,法官个人也在通过无偿劳动尽自己一份心意,努力使他们家的螃蟹保值增值。所以有网友点赞:为了执行,确实是个好办法。
法院破解执行难,需要力度也需要温度。事实上,他们直播带货很难说能为这个家庭的债务带来根本性的改观,本身是被他们的诚信行为所感动。由此,也让债务人看到法院的善意,不破罐子破摔,继续努力偿还债务。这种换位思考,互相体谅的态度,无疑也让人动容。债权人又何尝不是从中受益?
最大限度让债务人的财产保值增值,体现了司法温度。在现实中,执行工作面临查人找物难、执行处置环节多、处理流程复杂、协调配合难度大等问题,财产变现难甚至缩水的情况并不鲜见。法院要兼顾各方利益,需要这样创新工作思路。
有网友称,法院可以直播带货更多的商品,给更多的债务人纾困,让债权人受益。这些呼声也该被听见。毕竟,法院官方直播带货债务人的财产,有其权威性,更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法院创新工作思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周密部署谨慎实施,直播带货就不怕。当然,想要得到公众的认同,在直播带货时也不妨公布详情,消除误会,避免给人法院经商、法官赚钱的误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