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极目锐评丨翁青雅为采访朱珠翻车道歉,可见专业才可“避灾”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3日11:24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心动的信号7》女嘉宾翁青雅跨界主持对资深演员朱珠的专访,因表现失误被网友称为“社交灾难现场”,相关话题词冲上热搜。

11月2日,翁青雅发文道歉称:“第一次见朱珠姐,当天真的太激动太紧张了,向您说声对不起,给您在网上造成打扰了!然后也谢谢大家给我的批评与鼓励,都看到了,抱歉抱歉抱歉,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继续成长。”结尾还用网友批评她的话玩梗:“大家以后觉得自己闯祸了真的可以看看翁青雅的探访。”

翁青雅对朱珠的这次访谈,并不是正式的新闻或专题采访,而是商业品牌推广的一个环节,但就是这样“非专业”的采访,也因她的一连串失误而沦为笑谈。

网友总结了她在直播中的一系列不当表现:在朱珠开门后,她径直走入采访间,将朱珠留在门口,朱珠一头雾水地询问摄像是否需要一起进来;采访开始前,她抢先坐下,没有礼让嘉宾,缺乏职业礼仪;采访中将活动主题“Self-Portrait”念错,第一句话就开始“吃螺蛳”,提问也停留在穿搭外貌等浅层话题,多次冷场由工作人员介入处理。有网友看完后表示“替人尴尬的毛病犯了”“这个主持人她是非当不可吗?”

争议发酵的背后,是大家对“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朴素期待。综艺、娱乐类的主持人,看上去门槛不高,似乎只要形象好、有流量,就能拿起话筒。采访大牌明星往往被视为能刷脸熟、结识人脉的捷径。很多艺人在刚入圈时,都会选择做主持来积累观众缘。

因此,当曾主打“顶级白富美”人设的翁青雅,轻轻松松得到了这么好的资源,却显得专业能力欠缺,毫无礼貌和常识,很容易激发公众对“靠脸吃饭”“资源咖”的反感,让人联想到职场中那些靠背景、靠关系占据资源,却毫不珍惜机会的不公现象,从而更加感到愤愤不平。

表面上看,主持人似乎真的很好当,长得好看,有镜头感,能念稿就行。事实上,真正优秀的主持人,绝不可能是“念稿机器”,而需要扎实的功底、敏锐的倾听、快速的应变、深厚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受访者和工作的充分尊重。汪涵在《我是歌手》中面对歌手突发退赛的沉着应对,董卿在《朗读者》中每一处细节的妥帖与温度,撒贝宁在与观众和嘉宾互动时常有的“灵光一现”,经常为观众所津津乐道。这些备受观众喜爱和认可的主持人,用他们的工作表现证明:主持不仅是一项考验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在工作实践中日复一日地积累和修炼。

翁青雅的“翻车”表现恰恰说明,颜值和流量绝不能替代专业和认真。主持人的控场力,来自扎实的基本功、事前充分的准备,以及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没有这些,机会越好越容易沦为“公开出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印发文件,明确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持证上岗,不少在娱乐节目中客串“上岗”的艺人,纷纷加入考证行列。这一趋势也充分说明,话筒虽轻,责任却重,行业正回归专业主义的共识。

对于翁青雅而言,这次采访“翻车”,应是她职业发展路上的一次深刻教训,道歉是必要的第一步,道歉之后更需行动,如果她真的想选择主持人作为发展路径之一,就需要真正沉下心来,夯实专业基础,磨炼语言能力,注重采访礼仪,尊重采访对象,补上职业素养这一课。

“觉得自己闯祸了就看看翁青雅的采访”,这句调侃不应拿来为错误开脱,而应该成为一种警醒:流量或许能敲开机会之门,但只有扎实的内功才能让人站稳脚跟。主持人如此,任何行业皆然。在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我们更应珍惜职业操守,坚守专业底线,唯有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方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