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周珊
不起眼的蜱虫叮咬,可能藏着致命风险!近日,58岁的程先生便因在野外钓鱼时双臂遭蜱虫叮咬而疏忽大意,突发畏寒、高热、昏迷,甚至继发多器官功能损伤,差点丢了性命。
10月初,家住武汉城郊的程先生去野外垂钓,收获颇丰的他撸着袖子忙碌,没注意多只虫子在双臂上叮咬许久。虽留下多处叮咬痕迹,但因不痛不痒,他完全没放在心上。两周后,反复发热和持续头部隐痛,程先生以为感染风寒,自服感冒消炎药,去输液一周,症状却愈发严重,不仅高热不退,还神志昏迷。家人紧急送他去附近医院抢救,虽暂时脱离生命危险,可凝血功能异常、肝功能损伤、双肺感染等问题随病程进展接踵而至,病情仍危急,最终经人介绍于10月19日转往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感染/肝病中心就诊。

医生给患者检查 通讯员供图
完善检查后,接诊专家副主任医师白志刚发现程先生的血小板下降明显,结合其高热、神志改变、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以及双上肢发现的两处高度疑似蜱虫叮咬痕迹,最终确诊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还合并病毒感染继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毒性脑炎、肺部感染、脑室出血等。
白志刚解释,正是由于程先生钓鱼时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病毒先侵入附近淋巴结引发坏死,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激活免疫细胞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和严重炎症反应,导致血小板减少,进而累及心、肝、肾、肺、脑等器官,引发多功能损伤,同时可能会削弱免疫力,导致继发感染。其中侧脑室出血正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脑动脉渗血。
为防止病情恶化引发多器官衰竭、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危及生命,该科主任雷君立即组织团队讨论,为患者制定了抗感染、抑制炎症风暴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方案。经过两周医护,程先生的体温恢复正常,精神、食欲、体力好转,复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血培养、痰培养及炎症指标均正常,肺部及头颅CT也无异常。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虫传播,田间劳作或放牧人群是高风险群体。”雷君提醒,预防需做好以下3点:少在草地、树林长时间坐卧,进入此类区域穿长袖长裤,裤腿扎进袜子、浅色光滑衣物,不穿凉鞋;裸露皮肤涂驱避剂,衣物、帐篷喷含避蚊胺的驱避剂;野外活动后仔细检查头皮、腰、腋窝等部位,及时洗澡,同时检查宠物和晾晒的衣物被褥。
她指出,若不慎被蜱虫叮咬,别生拉硬拽,避免虫体残留,可用火或酒精刺激,用尖头镊贴近皮肤缓慢拔出,尤其确保头部移除,之后两周内应密切观察体温,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就诊并告知蜱虫叮咬史。此外,接触可能污染的物品后,需用肥皂和流水洗手,避免摸口鼻眼,防止病毒通过黏膜侵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