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胡雯媛斩获全国青教赛中学语文组一等奖。
硚口教育
潮涌汉江湾,教育谱新篇。“十四五”以来,武汉市硚口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院士文化、冠军文化、行知文化、健康文化四大特色铸魂,深入实施“七大工程”,推动区域教育迈上新台阶。
五年砥砺,硕果盈枝。硚口教育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试点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吸引各级媒体逾两千次聚焦。从视力防控到“双减”落地,从校园建设到数字食堂,多项创新成果获教育部专项调研并推向全国,省委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批示肯定,区域教育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红色引擎聚合力 擎旗奋进促发展
在崇仁路小学,以“尚德伙伴,一同成长”为主题的党建工作室,构建起“一室、一廊、一馆”的红色教育矩阵。学校推动“党建+质量”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五星级”党组织示范创建工作,引导党员在学习、改革、师德师风、志愿服务及伙伴共进中争创一流。
该校创新开展“微党课”,推动党员干部人人上讲台,延伸打造多元思政课程,相关成果获评“湖北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十佳创新案例”,“崇仁尚德”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助力学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这正是硚口教育以党建引领发展的缩影。“十四五”以来,硚口区始终将党建作为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
在思想建设方面,硚口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该区教育局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五年来累计开展各类专题教育780余场,覆盖30万人次;通过“五进、三问、三查”下基层机制,解决基层难题700余个。
组织建设全面夯实,全区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转型率达100%。依托“党建+”融合模式,19名党员和15所学校荣获省市区“两优一先”表彰,多个党建品牌获评省市十佳案例。
思政育人体系持续完善,全区构建“三全”(全学段衔接、全学科浸润、全领域参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新格局,11所学校思政课获评市级“金课”,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刘丽芬荣获全国思政课教学竞赛一等奖。“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覆盖师生20万人,线上点赞超15万次。
清廉建设成效显著,该区创新推出“两单四卡”机制,建成市区两级清廉示范校47所。“数字食堂”监管成效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清朗健康的教育生态日益巩固。
五育融合结硕果 全面发展奏强音
今年中考,武汉市十一初级中学京汉校区三位学子跻身“高分保护”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学霸并非“刷题机器”:王凌枫课余喜爱莳花弄草、照顾动物,余秋默热衷阅读与滑冰,韩羽则喜欢在羽毛球场上挥洒汗水。
他们的多元成长,生动诠释了“十四五”以来硚口区以“院士文化、冠军文化、行知文化、健康文化”为引领,构建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实践成果。
学业质量实现全面突破。中考普高率、高考“超一流”大学上线人数、一本上线人数再创新高。高考过“超—流”大学线10人,—本上线人数达1317人;中考普高率由 72.5%增长至 82.7%,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本科录取人数连续12年位居全省第一,武汉英中持续巩固全国第二、中部第一地位,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超95%毕业生圆了大学梦。
体艺科技领域同样精彩纷呈。通过“两重一轻”健康促进行动,全区学生体质优良率实现新突破,近视防控成效显著。体育竞技蝉联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27连冠,校园足球获市级以上奖项55项。艺术教育硕果累累,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舞蹈《凤凰》荣膺全国艺术展演一等奖。科技教育蓬勃发展,获奖超千人次,武汉四中“博学农场”传承的“种子精神”获媒体聚焦。
“双减”改革形成特色模式。全区创新构建的“街为单元、四头联动”治理模式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山鹰小学通过“日日有活动、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主题”的机制,将健康理念融入日常。“五有五艺”文化节覆盖师生50万人次,5所学校入选武汉市“双减”创新样板,素质教育的“硚口模式”正绽放独特光彩。
“三名”工程筑基石 名校矩阵强动能
今年8月,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现场,武汉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师胡雯媛以一堂围绕李白《将进酒》的深度教学,斩获全国青教赛中学语文组一等奖。
这位曾因参与《奇葩说》录制而备受关注的“网红教师”,面对“两小时十万元”的直播邀约,选择了坚守三尺讲台,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教育初心。
“十四五”以来,硚口区立足“强师优教”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国家级、省级名师及骨干教师300余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1600余人,高层次人才数量稳居全市前列。近600人次教师在各级竞赛中获奖,14节教师课例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
在名校长队伍建设方面,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名校长20人,其中3人入选“荆楚名校长”。依托15个名校(园)长工作室和24个名师工作室,教育教学研究成效显著:硚口区实验小学课题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井冈山小学STEAM教育探索获市级特等奖,13项成果在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脱颖而出,3项成果以100%获奖率斩获首届省级一等奖。
名校品牌建设同样成果丰硕。通过“名校双学区”品牌扩张与优质资源引进,武汉外校小语种基地校成功落户,为区域教育国际化注入新动能。
目前,全区拥有省级示范学校(园)9所、市级示范学校(园)16所,各类市级先进校97所。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武汉四中等获评全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崇仁汉滨二小成为“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先进单位”,红旗村小学打造全省首个“零碳校园”。这些特色鲜明的学校,共同构筑起硚口教育的“品牌矩阵”。
优化资源布局 筑就教育新高地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品质提升,是硚口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十四五”以来,硚口区通过系统性规划、战略性引进与数字化赋能,构建“公平优质、开放创新”的教育新生态,助力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
在教联体建设方面,硚口区以“五个一体化”为核心,构建了幼儿园“3+3”、小学“5+5”、中学“1+4+N”的教联体发展架构。通过管理、师资、教学、考评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让每一位学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战略性引进国际教育资源的举措成效显著。今年秋季,武汉外国语学校小语种基地校正式启用,作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外语特色学校,开设德语、法语、日语等课程,打造了小语种教育新高地。毗邻的武汉英中汉江湾校区也已建成并即将投用。两所名校的落地,使汉江湾成为省、市优质外语特色教育的集聚区,显著提升了硚口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在优化资源布局上,硚口区坚持“城市更新到哪里,名校双学区就布局到哪里”,推动崇仁路小学、十一初、十一中等优质品牌向西部特别是汉江湾地区布局。近年来,全区着力办好家门口教育,新改扩建武汉外校小语种基地校、同济附小宝丰校区等中小学4所,新增优质学位7800个,小学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中心城区第一。
数字化赋能为教育未来塑造新优势。武汉市第十一中《数字化场景应用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井冈山小学《人工智能赋能跨学科学习》等案例亮相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展现了硚口教育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探索活力。通过技术驱动创新,硚口教育正稳步迈向更加均衡、优质、开放的发展新阶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