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李佳豪、余书源)“大冶,不只是一座城,更是一部活着的史书。”11月4日,“桃乡杯”大冶第三届“铜”话故事大赛举行,56 名晋级选手同台竞技,以生动故事串联起大冶“红、古、绿”文化脉络,让青铜文明、红色记忆与非遗民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铜”话故事,讲的是大冶三千年的青铜冶炼史,是“铜草花开、炉火不熄”的文明根脉,是“英雄大冶、革命摇篮”的红色赞歌,也是“五朵金花”非遗传承的匠心温度。大冶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旨在深化本土文化资源挖掘,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用“铜话”传递大冶声音。

据介绍,赛事分为现场演讲和短视频两种形式,现场演讲采用百分制评分,短视频作品得分结合网络投票与现场评分,从主题契合度、语言表达等维度综合评定。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大赛开篇,大冶市委宣传部文化股干部王海兰以《讲好“铜”话 共传薪火》开展首单宣讲。她动情呼吁:“如果我们自己不讲,谁来讲?如果我们自己不传,谁来传?”她表示,希望通过讲述大冶故事,让后代听懂本土方言、读懂家乡历史,守住城市精神底色,凝聚文化自信的底气。

比赛现场,选手们精神饱满、情感真挚。有的慷慨激昂讲述“铜草花开、炉火不熄”的青铜文明根脉,有的娓娓道来“英雄大冶、革命摇篮”的红色传奇,有的温情诠释“五朵金花”等非遗传承的匠心温度。
广东媳妇江玉冰以《方言的千年回想 —— 大冶话与粤语的血脉联系》为题,分享自己嫁到大冶8年里,因读懂城市历史而萌生的归属感;陈贵镇干部廖晓娟讲述《铜鉴耀廉:一代铁御史柯瑾》的故事,传递“以铜为鉴、廉洁修身”的精神内核,让三百年清风激荡赛场。

据悉,此次活动是“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模式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市持续擦亮“铜”读四季等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多元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营造出人人会讲大冶故事、人人推介大冶故事的浓厚氛围。下一步,大冶将继续深挖文化资源,让更多有温度、有力量的本土故事被听见、被铭记,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