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系列短评②:从戒尺到道歉信的师者困境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15:15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湖北日报客户端评论员 正旺

最近,发生一起校园外的意外事件:一个学生因为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批评,采取了极端行为的悲剧。事件发生后,老师心怀愧疚,家长满面悲伤,社会深表同情。然后,家长却作出一个让人深思的举动,让老师给他们家写道歉信。

曾几何时,教师手中的戒尺不仅是规训的器具,更是师道尊严的象征。它的每一次起落,都承载着文化的重托与教育的温度。而今天,一纸被迫写就的道歉信,却在无声地诉说着教育的困境——当教育的尊严在过度保护与舆论讨伐中渐渐消解,我们失去的,或许比想象中更多。

传统社会中,“天地君亲师”的排序彰显着师者的神圣地位。这种尊严并非来自权力,而是源于文明传承的重任。如今,一位教师因正当批评而被迫公开致歉,折射出的正是师生信任关系的彻底异化。当教师从知识的引路人沦为需要时刻自证清白的“服务提供者”,当教育的圣殿被简化为消费关系,师道尊严便如夕阳余晖,渐次湮灭。那封道歉信,看似平息了风波,实则在这代孩子心中刻下了错误的印记——权威可以被挑战,但不应被轻侮;个性需要被尊重,但规则同样需要被敬畏。

戒尺的退场与道歉信的登场,它既反映了社会进步对个体权利的尊重,也暴露了教育本质在时代变迁中的迷失。这需要教师重拾教育的初心与勇气,在尊重个体的同时不放弃教导的责任;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认识到适度的挫折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更需要社会的理性与包容,为教育保留应有的空间和尊严。

【责任编辑:王焱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