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舆情快讯

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咸宁让“开学第一课”成为中小学生的特殊“节日”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1日14:4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金鑫、陈晨)在2025年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咸宁市《以网为媒创新“开学第一课”》被列入湖北省网络文明建设创新实践案例表扬名单。近年来,咸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网络赋能,融汇社会合力创新开展“开学第一课”,探索出一条“以网为媒、云端联动、多元共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路径。

今年秋季开学,咸宁市497所学校同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开学第一课”活动,覆盖44.4万名学生,市级媒体直播浏览量113万人次,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湖北新闻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通过网络赋能,营造属于“开学第一课”的独特“仪式感”,开学正成为咸宁的孩子们所期待的“节日”。

当下,2025年湖北省网络文明宣传月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咸宁“开学第一课”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将网络传播优势与育人需求深度融合,其鲜活生动的实践成效不仅成为活动亮点,更为全省网络文明建设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示范力量。

种下“遵纪守法”的习惯种子

“我认为,我们咸宁市的‘开学第一课’,在一个特殊时间点塑造了独特的仪式感,然后让整个社会公众都增强了‘遵守法律’这个基本的意识。”谈到咸宁市以网为媒创新“开学第一课”活动的作用,咸安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曹一平认为其产生的示范引导效应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咸宁市多部门联动,集中在秋季开学创新“开学第一课”活动,其中的“法治第一课”相关活动为普法教育赋予了新动能,也让法治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2017年起,曹一平和团队就积极响应政策,开展“法治进校园”普法活动。2025年之前,他一直担任咸宁市温泉中学的法治副校长。这几年,通过年复一年集中举办“法治第一课”相关活动,咸宁全社会的法治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如今,相关活动的调度、协调都十分流畅,能更好地在学生当中开展普法教育。在校方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曹一平“校长”也能及时为学校提供法律援助。咸安区还构建起了一套“法治副校长”的评价体系,让学校与政法干警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在普法教育的活动形式上,每一年都可以看得见创新,更加多元化。比如,组织温泉中学学生多次前往马桥法庭开展模拟庭审;在法治讲座方面进行“老少搭配”,让与学生代沟更少的年轻法官走上讲台;今年9月1日,青龙山高中的学子还来到咸安区人民法院旁听庭审,现场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前往双溪中学开展相关活动。当时我们给现场几百个刚上初中的孩子们展示法官袍。法袍展开的那一瞬间,学生们一起发出很惊叹、很羡慕的赞叹声。我一下子就更加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庄严与责任。”说起上好“法治第一课”与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意义,曹一平表示,可能通过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不论他们是否走上法律相关的工作岗位,在这样的熏陶下建立起来的法治意识与习惯,在长大后会陪伴他们更好地走进社会。

家校社共同编织“心理防护网”

在咸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咸宁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向艳告诉记者,咸宁市广泛开展的开学第一课活动以及相关网络宣传,带动了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

咸宁市广泛开展的“开学第一课”,为部分没有专业心理老师的学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目前,咸宁市中小学“心理第一课”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从最开始的以开学心理调试为主,到讲座或心理游园会一类定制化、个性化的形式,“心理第一课”的模式越来越丰富。而许多学校也一步步完成了转变。

鄂南高中 心理健康第一颗 有奖问答.JPG.JPG

鄂南高中“心理第一课”

更重要的是,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在咸宁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团市委、市科协等部门的支持下,一个“家校社”多方协同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安全的服务体系已经建成。通过开学的心理调试、分享交流,有助于学校发现在假期中过得不如意的同学,更有利于班主任提供进一步地精准支持与关怀,甚至对有需要的同学进行及时地介入。

心理游园会.JPG.JPG

“开学第一课”心理游园会活动

向艳介绍,今年在某所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心理游园会活动期间,学校就注意到一名学生疑似存在心理问题,并立刻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联系沟通,辅导站迅速启动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将学生转接到相关医院进行救助。这名学生1个月后就顺利回到学校里面正常上学了,学生家长也对相关举措非常认可。

“如果前期没有这些多部门的合作,让我们走进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让老师、学生甚至家长了解到这些,可能他们都不知道这些解决问题的渠道与途径。”向艳觉得,咸宁市以网为媒创新“开学第一课”确实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我觉得这个事把整个氛围都带动了,大家好像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开学就应该要做这种心理课。这个整体氛围的打造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氛围它是需要营造的,正好我们咸宁市在做这个事情。”向艳说道,“一方面,学生的心理科普也慢慢在开始提升。再加上,整个社会层面,我们搞了开学第一课之后,还有很多家长也关注到,可能孩子从假期到开学也会有一个调试过程。”

让“开学”成为孩子期待的“节日”

“就是每次在每次的这个活动里面,我们都有几百张的照片,大量地采集学生的这个笑脸和活动的整个过程,还拍成了视频,留下了孩子们最开心,最难忘的时刻。孩子们的笑是最打动我的。”在咸宁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谭璐拿出手机,用短视频向记者展示着孩子们享受“开学第一课”活动的精彩瞬间。

谭璐介绍,自2018年学校投入运营以来,学校就一直坚持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活动内容十分丰富。2023年,在学校的风雨长廊即将完工前,谭璐组织学生为长廊铺上了部分地砖,现场接受劳动教育,让学生深刻到自己就是学校的建设者。2024年,开学第一课现场引入“机器狗”与“机器人”,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魅力。此外,在春季开学第一课前后,学校还偶尔组织舞龙舞狮等项目,感受传统文化熏陶。

W020250901602673040168.JPG.JPG

“开学第一课”现场向小学生展示“机器狗”

虽然老师们的准备十分辛苦,但是谭璐表示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要让孩子们在新学期的第一天就注入了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们来到学校就充满活力”。

家住咸宁市咸安区的居民余娇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三个孩子全部是咸宁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

“去年那个机器人的活动现场,我现在都历历在目。只要在学校参加了‘开学第一课’的孩子,他们都能回忆起来所经历的,每次都是不一样的。开学的第一课就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活力、创新的一些思想。”余娇还告诉记者,她们家的孩子很期待开学,“我不知道为什么,儿子放假大概一个星期就跟我说,妈妈我好想上学啊,我特别想去学校。我就知道他在学校里的活动是多么丰富多彩了。”

在咸宁市利用网络赋能,持续创新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的当下,谭璐更看到了其中的机遇:“整个社会都在关注我们学校。因为活动办出来以后,没有学校办的活动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样的话,社会也能够看到我们学校的多样性,看到学校的创新点,看到学校不一样的育人理念。”

记者了解到,咸宁市各个中小学在开展“开学第一课”的过程中,都展现了学校的特色与多样性。

今年9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熊永红教授团队受邀来到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为同学们带来“我与空气做游戏”大型科普秀,通过“伯努利机关枪”等沉浸式科学实验展示与互动体验,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伯努利原理”的神奇,体验“空气炮”的威力。

“因为现在国家也在提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我们也努力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在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方面去做一些工作。也可以看到,今年学生们思考问题、学习的劲头确实不一样。”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余琼表示,学校正以今年“开学第一课”为契机,持续跟进对接华中科技大学的教授团队,邀请对方兼任学校“科技副校长”,对学校后续的科技工作开展指导。

【责任编辑: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