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更是横贯中国东中西部的内河航运黄金水道,长江干线航道全长2800多公里,货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内河首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提升黄金水道功能,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2024年9月底开工,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工程完工后,将大幅提升长江黄金水道中游通过能力,4.5米水深航道通达宜昌并上延至重庆,5000吨级船舶可全年经由长江荆江段直达重庆。
航道疏浚
现场揭秘“江底吸泥器”
长江荆江段的整治究竟有哪些难点?这里的整治工程又是如何开展的?
耙吸式挖泥船会对航道进行疏浚的工作,跟往来的货船客船不一样,耙吸式挖泥船挂着两个大铁耙,在船行驶的过程中,铁耙在江底像耙地一样在浅滩淤积区域将泥沙翻动起来,将江底的泥浆通过巨型的“吸管”吸入船舱里,整艘船就像移动的“江底吸泥器”。

在船舱偏上的部位有一个圆形滤嘴,当泥沙在船舱里分层沉淀,上涌的水就能通过滤嘴重新回到长江中,吸上来的泥沙则会被转运到指定区域。在长江的荆江河段,河床以沙质为主,所以这样的“江底吸泥器”也是这次荆江航道整治的“主力军”。

把江底沉积的泥沙挖出来,对长江荆江段整治为何如此重要?荆江段蜿蜒曲折,水流在不断拐弯的过程中,不同的区域流动速度不一样,在部分区域泥沙容易发生沉积。现在是枯水期,荆江河段有许多沙洲露出江面。而丰水期,在看不到的水下,沉积的泥沙形成浅滩,容易成为航道通行的“绊脚石”。

荆江二期整治工程的核心目标就是让整治的200多公里的航道,即使是在枯水期,也就是长江水位最低的时候,也能够有四米五的稳定水深。整治工程要将航道内水下高出标准水深的淤积泥沙清除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航道整治的“主动进攻”,既然有“进攻”,肯定也有“防守”。由于荆江河段“九曲回肠”的特点,部分河段容易泥沙沉积,有的河段则会遭受很强的水流冲击,如果不主动干预,江底岸坡就会被水流掏空,发生崩塌的风险,也会影响航道通行。所以在这次的整治工程中,航道之外的护岸、护底的“防守”手段同样重要。
怎么防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易被冲刷的江段“盖被子”,类似于衣服上容易磨破的地方打个补丁,加固一下。

这个“被子”是由编织布和一个个混凝土的圆块组成的,编织布上的绳索将一混凝土圆块固定,规律排布,在需要保护的江岸区域,沉排船将整齐排列的排体,平铺在河床上,可别小看这层“被子”,十分环保耐用,能够更好地守护河床。

编织布和排体沉入水中后,上面均匀抛入一层石块,将这层防护网压实,补充防护,这样一来,湍急的水流就很难将这片区域的江底和岸坡泥沙掏空了。

还有一点,在航道整治工程充分考虑了长江中的珍稀鱼类保护,施工区域完全地避开了珍稀鱼类的聚集区、保护区。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珍惜鱼类会立即停工。在施工阶段,也广泛应用生态友好型结构,构造人工鱼礁等等,方便鱼类等水生动植物生存,尽量减少对长江生态环境的扰动。
长江航道里,往来的船舶穿梭自如,曾经的长江中游航道“肠梗阻”正在一步步被打通。在今年年底前,荆江二期整治工程的水下主体工程就将全面完工,5000吨级船舶在枯水期也能畅通无阻。
“水中高速公路”
如何保障通行能力
长江航道也被称为“水中高速公路”,如何维护、保障它全年的畅通能力?
荆江二期工程Ⅰ标段项目副经理 张晓冬:我们的船舶在长江上面行驶的时候,每隔一段距离就会看到一个“航标船”,这就是长江航道的“边界线”。陆上的高速公路的边界线是固定的,长江航道的“边界线”处于动态调整的状态。比如现在处于枯水期,就要把航标往江心深水区进行移动,相当于把高速公路的四车道变成两车道。到了夏天,长江迎来丰水期,就要把航标往岸侧进行移动,尽量拓宽航道。同时,长江河床在水流作用下,会发生泥沙淤积或者被冲刷,就相当长江航道拥有一个“动态的地基”,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疏浚挖深、系统整治,保障长江航道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这样船舶才能够顺畅地航行。

就像陆上的高速公路改扩建一样,水中的高速公路也能通过长江航道整治来提升通行能力,但它的衡量标准却不是车道数量,而是航道深度。深度越深,能够通行的船舶吨位也就越大。作为我国的黄金水道,长江航道可谓“一寸深一寸金”,一艘3000吨的船,每多利用0.1米水深,就可多装载130余吨货物。长江中游的荆江段,就曾是卡住大船畅行的“硬骨头”。

荆江二期工程Ⅰ标段项目副经理 刘明:目前荆江河段最小维护水深是3.8米到4.3米,荆江河段和上下游衔接不畅。荆江二期工程建成后,荆江河段航道维护水深可提高至4.5米,5000吨级船舶可全年从长江口直达重庆,黄金水道的效益得到极大提升。
绿色航道试点
新型护岸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除了水下疏浚和水下防护工程,还有陆上护岸工程。护岸工程中还有哪些门道?
现在广泛应用的生态护岸是钢丝网笼护坡。通过钢丝网笼将拳头大小的石块平铺固定,这种网格状的“柔性结构”在面对强水流冲刷的时候,可以适应岸坡局部地形变化,不容易产生大面积的垮塌。在不容易受到江水冲刷的区域,覆上土层,种上草籽,来年春天,沿着长江沿岸,将看到一条绿色地毯。

荆江二期工程作为长江干线绿色航道试点,还创新采用间断式、台阶式新型结构的护岸,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生态成效初步显现。

如今,荆江二期工程首次出现台阶结构的生态护岸,这样的生态护岸的台阶,每一级有半米高。当丰水期来临,过往的船舶激起的波浪拍打在这些台阶上时,力量就被层层化解掉了,岸上的泥土就再也无法被轻易冲刷掉。这些台阶,既牢牢稳住了岸线,又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完美的温床。空隙也会成为小鱼小虾的“避难所”,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天然育婴室”,大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荆江二期工程Ⅰ标段项目党支部书记 宋涛:相当于把施工区域又还给了大自然,葱葱郁郁的生态护岸,在保障长江航道畅通安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悄然完成了防护与生态的双重目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