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主要包括潮差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和盐差能。
目前,海洋能已成为国际能源竞争的重要领域,欧盟、英国、 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纷纷谋求将海洋能打造成为风电之后的下一个海上能源产业。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海洋能源资源和海域海岛开发利用。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力争到2030年,海洋能装机规模达到40万千瓦。
探索风能与波浪能协同发电
试验首次开展
目前我国海洋能利用还在产业培育阶段。在天津的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有一个长130米、宽18米的大型实验水池,能精准模拟海上的风、浪、流。总台央视记者走进海洋动力环境实验室,见证一场国内首次开展的“风能与波浪能联合发电装置阵列模型试验”。
实验水池中,三组装置正在模拟的海洋环境中起伏运转。这些装置并非随意摆放,而是以特定阵列组合,探索风能与波浪能如何协同发电。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花梅:三套装置组成一个小的阵列单元,来探究它阵列的不同形式和阵列之间不同的间距,从而来探索这个装置它的阵列什么时候性能是最优的、发电效率是最高的。

王花梅表示,波浪能目前正处于从“单个样机”向“规模化阵列”发展的关键阶段。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花梅:做这个测试主要目的就是让海洋利用率更高一些,达到它输出性能更稳定。

眼下,这个试验已经开展了三个星期,这场试验,不仅是技术的验证,更是海洋能走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跃”。
“微电网”模拟平台
让海洋能“听话”
海洋潮起潮落,蕴含着丰富的能量,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驾驭”风、浪、流,实现海洋能的高效应用?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一套自主研发的“海洋能多能互补模拟平台”正在尝试解决这个难题。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套系统能精准复刻海洋能的发电特性,并模拟真实海岛的用电规律,进行调节。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原飞:这个模拟平台,可以开展微电网的“源荷储”的协调控制和经济运行的研究,通过制定科学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可以保证能量的平衡,实现系统稳定运行。
这意味着,平台不仅能模拟发电,还能模拟用电,并通过智能调度实现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原飞:目前,这个“微电网”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岛礁应用,最早应用是在山东省大管岛。
(总台央视记者 王凯博 田琪永)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