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 滚动播报

党员服务直通车②|向地下要“空间”, 阳新有妙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4日10:32 来源: 荆楚网

11月9日,湖北省阳新县城下起了小雨。

阳新铜锣湾广场,不少人开着私家车进入地下车库,然后乘坐电梯进商场闲逛。

该广场地下室项目将人防工程、商业运营、市政配套集于一身,实现了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城市向东,10年造新城

长期以来,阳新县城“挤压”在莲花湖与富河之间的狭长老城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不断地增加,老城区的“密集”、“嘈杂”及老旧的市政配套设施让居民的生活舒适性大打折扣。

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公共停车场,特别是地下停车场的匮乏,极大影响了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城市拥挤问题,10多年前,阳新县积极向城东“扩容”,再造新城,相应的配套设施按新型城镇化建设标准建设,在城市空间拓展上也与时俱进。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在美丽的莲花湖畔,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县城格局大大拉开。

深度开发,向地下要空间

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横向空间上,更要在纵深空间进行深度开发。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群众呼吁,城区的建设需要更多元、更立体的空间,以满足居民的需要。

呼声汇聚到阳新县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后,该局“党员服务直通车”迅速开动,着手规划城市重要公共空间、地下管廊建设和深度开发。

一些标志性工程很快涌现。

以阳新铜锣湾广场(二期)地下室项目为例,该项目的成功实践正是该县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向地下要空间,实施优化营收环境改革的一个有力佐证。

该项目地处阳新城东阳新大道与彭山大道交叉口核心地段,人口密集、商业繁荣。

项目集人防工程、商业开发、市政配套与停车服务等多重功能,平时作为现代化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公共停车场。

应急情况下,可迅速“变身”为安全的人员避难和物资储备场所。

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自今年8月启动地下空间改革试点以来,阳新县结合实际推进项目科学选址与功能布局。

9月,在系统研究已出让地下商业案例的基础上,明确项目规模、功能与投资模式,同步完成立项、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许可等前期审批,为该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科学决策,“直通车”直指优化营商环境

铜锣湾项目的成功实施,得益于该局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得力举措。

规划引领,科学决策。阳新县提前统筹布局,组织多部门联合论证,确保了项目功能布局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该局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采用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或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模式,由企业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有效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

在此过程中,该局“党员服务直通车”通过部门协同,提升服务,和规划、住建、人防、消防等部门建立高效协作机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注重民生关切,项目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工艺,降低对居民的影响,建成后则有效破解了核心区“停车难”问题,并通过引入商业新业态,繁荣了区域经济,提升了城市整体品位。

引领共赢,阳新将深度探索发展路径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扩大了商业实用面积。”

阳新铜锣湾广场运营经理常汝萍说,开发地下空间,将停车场等辅助功能转入地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更科学也更绿色。同时,投资地下空间短期是投入,长期是回报,属于稳健的战略性投资。

该项目的建成,不仅显著增强了城市的综合防护能力,提供了数百个公共停车位,更成功培育了新的商业中心,在刺激消费、拉动就业的同时,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这不仅是阳新县向地下要空间、节约集约用地的生动实践,也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写下了鲜活的注脚,成为同类项目可复制的“阳新模式”。

该局表示,将以此次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地下空间资源集约利用路径。

通过持续推动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反哺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为阳新人民创造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

策划: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执行:王任、钟志华

记者:田城、谢龙飞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