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鱼航员”斑马鱼再巡天 养鱼科研两不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5日09:05 来源: 湖北日报

2024年11月3日,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培育的一尾TU品系野生型斑马鱼在中国空间站的背景前游动。

11月4日,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科研助理阮稳在鱼房内给斑马鱼投喂活饵料。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通讯员 孙慧

11月14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球,一起“回家”的还有斑马鱼的科学实验样品。

今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跟着神舟二十号一起出征太空的还有6尾被称为“水中小白鼠”的斑马鱼,这已是斑马鱼第二次登上太空。新一批“太空养鱼”实验在神舟十八号任务建立的“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基础上,深入研究微重力对脊椎动物骨密度、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主任孙永华表示,骨丢失和心血管功能紊乱是深空探索的重要医学难题。他指出,本次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机构主持的“太空养鱼”实验,除了直接用于优化航天员营养补充方案外,还有望用于针对性的药物研发,实现“天为地用”,为人类骨丢失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4年4月,来自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的4尾斑马鱼作为“鱼航员”随神舟十八号首次入驻中国空间站。“鱼航员”与金鱼藻组成的二元密闭生态系统,实现了中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为后续“太空养鱼”实验奠定重要基础。孙永华认为,两次登上太空的斑马鱼,对于空间生物医学研究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

为何选择斑马鱼上太空?孙永华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斑马鱼胚胎透明、体外受精、发育速度快,便于观察和实验操作,其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超过80%,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水产科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同时,斑马鱼繁殖能力强,成本低廉,适合进行大规模的遗传学和药物筛选实验,这使得其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理想模型。

据了解,未来数年,我国还有斑马鱼上太空的计划,进一步研究太空环境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位于湖北武汉的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是“太空鱼”的“地球基地”,这里是全球三大斑马鱼资源库之一,其科研支撑能力位居全球首位。该中心现保藏斑马鱼品系3600余种,构成了中国“太空养鱼”的坚实后盾。

【责任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