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与工程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康复训练,患者已重获抓握功能。(湖北日报通讯员 刘坤维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龙华、通讯员熊婉婷、聂文闻、唐艳)“现在我又找回了手腕发力的感觉,对康复充满信心,也许我真的能创造奇迹。”11月14日,在武汉协和医院康复室内,51岁的大河(化名)缓缓抬起右手,稳稳握住面前的水瓶,完成了一个对他而言意义非凡的动作。这个看似简单的抓握,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转化中取得关键性进展。
从脑机接口临床测试到全国产芯片植入,从精准界定脑肿瘤边界到采集脑电信号、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自一年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通量脑机接口临床测试应用手术后,近日,该院再次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将全国产脑机接口芯片植入偏瘫患者大河脑部。
两年前,来自河南的大河因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瘫痪,右手功能基本丧失。尽管他一直坚持康复治疗,并尝试了为期一个月的无创脑机接口训练,但效果不佳,他的右手功能没有明显改善。经协和医院脑机接口专家团队全面评估,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其实施脑机接口芯片植入手术。
9月22日,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姜晓兵教授团队为大河完成“汉产”脑机接口芯片首例临床植入手术,成功采集到了他大脑中感觉运动区域的神经信号。
姜晓兵介绍,手术采用“汉产”高端脑机接口技术,将芯片精准植入患者的颅内,既保证了较高的信息采集质量,又能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当患者“意念”驱动手指伸展或抓握时,系统即可控制患者戴在手上的气动手套完成相应动作,进而促进其本人部分神经恢复,加速肢体功能重建。
术后,大河恢复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植入芯片性能稳定,神经信号解码准确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训练,他的右侧肢体肌力显著增强,手臂能够轻松上抬,原本无法活动的大拇指功能明显改善,并能完成抓握水瓶、喝水的连续动作。
该手术采用的芯片来自武汉衷华脑机融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衷华脑机”),这也是“汉产”脑机接口芯片首次应用于临床。芯片是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关键组成部件,其功能包括:实时脑电信号处理、数据压缩与传输、算法加速和系统控制等。
今年2月,协和医院与衷华脑机共建院企联合实验室,聚焦神经胶质瘤脑机接口、柔性硬脑膜外脑机接口系统等方向开展研究。目前,实验室团队已启动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脑机接口芯片临床植入研究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