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专家点评丨一个中国制造出海的鲜活样本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3日22:05 来源: 湖北日报

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面辅料选品中心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夏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天门服装产业走出了一条内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从“无布之困”到“全球衣橱”的转型历程,不仅体现了系统性产业变革的强大生命力,更构建了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为同类地区发展提供了富有启示的实践样本。

以“链式思维”重塑产业生态。通过投资80亿元打造化纤纺织产业园,构建“原料-纺丝-织布-制衣”全产业链闭环,彻底扭转了90%面料依赖外购的困境。这种上下游一体化布局将生产周期从15天压缩至3天,推动产业从“要素驱动”迈向“系统驱动”。特别是“核心工厂+卫星工厂+家庭作坊”的弹性生产网络,在保持规模效率的同时兼具灵活性,为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提供了新范式。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发展动能。在领军企业带动下,物联网、数字孪生、AI智能排产等新技术深度应用,形成“即需即造”的柔性生产模式,单件服装生产时间缩短至3-4分钟。这种智能化改造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重构了产业价值分配格局。通过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培育电商服务生态,天门成功将产业重心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通俗地说,就是不再只埋头于中间的“做衣服”环节,而是向前做“好面料”的研发,向后做“打品牌”的营销,推动服装电商交易额在3年间从70亿元跃升至513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以全球化视野开拓市场空间。通过构建“国内直采中心+海外仓”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盟等地设立仓储节点,使90%以上的企业能够低成本走向世界。尤为可贵的是,天门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到模式输出的升级,如为泰国企业培训直播人才的实践,标志着产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这种“平台出海+能力输出”的双轮驱动,为县域经济融入全球市场开辟了新路径。

天门服装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精准的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创新实践和产业生态的协同共建。这一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坚持与时俱进、系统谋划、勇于突破,内陆县域完全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