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静)“没抵押、没担保,200万贷款一周就到账!这下能趁着旺季收储赤壁冬笋、羊楼洞茶叶,让百余家合作社的农产品卖得更远了!”11月6日,湖北农政助农供应链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到账短信,难掩激动。中行咸宁分行发放的这笔纯信用贷款,正让“信用”成为助农供应链上最硬的“通行证”。
凌晨两点的赤壁农贸大市场,农政助农的分拣车间灯火通明:检测员逐批筛查农残,分拣工按订单分装食材,冷链车整装待发——再过6小时,百余种生鲜将直达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这家扎根赤壁的新兴供应链企业,串联起10余个乡镇的多家合作社,搭建起“田间到餐桌”的直达通道,还专设助农滞销专区,帮农户解决“难卖”困境。
眼下正是秋冬农产品集中上市季,企业急需资金收购本地特色农产品、升级冷链设备,但缺乏传统抵押物的难题让负责人犯了难。中行咸宁分行走访时发现,企业虽成立仅两年,却凭借诚信经营积累了良好口碑,更带动千余农户稳定增收。针对这一“轻资产、重信用”的助农主体,该行创新推出“助农信用贷”服务,不依赖抵押担保,而是依据企业经营流水、合作农户评价、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精准授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短短一周就完成从对接需求到放款的全流程。
“以前觉得贷款离不开抵押,没想到诚信经营也能换真金白银!”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有了这笔资金,企业可新增收购量30%。这并非个例,中行咸宁分行聚焦乡村振兴,将信用评价与助农实效挂钩,让更多扎根田间的新型主体凭借“软实力”获得金融支持。
从合作社的菜园果园,到城市的餐桌食堂,中行咸宁分行用纯信用贷款打破融资壁垒,让金融活水顺着供应链精准滴灌田间地头。未来,该行将持续创新助农金融模式,让“信用有价”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共识,让更多助农企业轻装上阵,激活县域农业发展的“新动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