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遇见你丨95后数学老师“兼职”教街舞 村里的小学舞团出圈了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5日10:49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些孩子是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乡平寨小学的学生们,但拍摄和教授舞蹈的是学校的95后数学老师王佳佳。王佳佳从2023年到学校任教后,便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教授街舞。而相关的舞蹈视频被上传到社交媒体后,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在贵州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梭戛乡平寨小学,每天上学午休时间,王佳佳老师都会在这间学校专门腾出的教室里,教孩子们练习跳舞。稚嫩的面孔,欢快的节奏,动感的舞姿,让这间四十多平方米的练习室充满了活力。

平寨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原本学校并没有设置舞蹈课。2023年初,王佳佳考到学校任教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萌生了教孩子们跳舞的想法。

平寨小学教师 王佳佳:我站在办公室门口看操场的时候,看见孩子们在做一些舞蹈方面的动作,我就发现他们在这方面是很有天赋的,然后正好自己也会一些这方面的技巧,我就想能不能通过自己去教他们,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舞蹈的种子。

王佳佳的老家也在六枝农村,他从小就有一个舞蹈梦,但因为当时条件有限,一直没能实现。后来在大学学的是音乐专业,但业余时间一直在练习街舞。看到平寨小学的孩子这么喜欢舞蹈,他觉得自己可以引导一下他们。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校长后,也得到了支持。

就这样,在学校的支持下,从2023年3月份起,王佳佳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教孩子们跳舞。为了增添同学们对舞蹈的兴趣,王佳佳经常根据网络的热门舞蹈去进行一定的改编,然后教会他们,并不时拍摄一些孩子跳舞的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这些短视频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

平寨小学教师 王佳佳:评论都是非常积极的,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天赋,乡村应该多一些这样的老师之类的。当时觉得心里面暖暖的,因为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广大网友的认可,我觉得这是非常开心的。

零基础顶烈日

街舞训练记

王佳佳老师从2023年3月开始教街舞,到现一晃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时间过得很快,不过王老师说,要在一个村小教街舞,这个过程其实很艰辛,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更是困难重重。

虽然学校同意王佳佳老师教孩子们跳舞,但事情一开始教学就遇到了难题。

作为一所村小,孩子们都没有接触过舞蹈,王佳佳老师只能从零开始教。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上手,王佳佳选择教的舞蹈名叫锁舞,是街舞中相对比较容易的一个舞种。但要把零基础的学生教会,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而另一个困难是学校起初没有多余的教室,村小那片水泥操场成了孩子们的临时练舞房。晴天时,阳光把地面晒得发烫,大家踩着滚烫的水泥地练动作,汗流浃背,大家的胳膊、脸颊都晒得黝黑。而遇到雨雪等天气课程只能临时取消。

在舞蹈练习中,反光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让练习者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但起初因为没有教室,也就没有地方装反光镜,这也影响了王佳佳的教学效果。

时间精力也是一大挑战,王佳佳在学校是数学老师,同时又兼着班主任,本来就有很多教学任务和繁杂的工作要处理,而教跳舞只能利用中午四十分钟休息时间,面对的又是些完全没有舞蹈根底的学生,所以每天都非常疲惫。

尽管困难很多,但王佳佳始终没有放弃。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非常高,大部分人都一直坚持着。中间有学生因为小学毕业离开,也有新的同学加入进来,舞蹈团的成员差不多始终固定在40人左右。

做山里孩子的“引路人”

现在孩子们已经有了一间专门的舞蹈练习室。这是后来学校想办法给腾出来的,里面装上了反光镜,还有风扇,为孩子练习舞蹈创造更好的条件。在一个村小教孩子们跳街舞,它的意义在哪里?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平寨小学的街舞少年。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受到了很多邀请,并多次到外地去参加演出。

平寨小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很多孩子性格内向。不过自从跟王佳佳老师学习跳舞以后,他们变得开朗、自信。

这两位在前面领舞的五年级学生一个叫赵思柔,一个叫段梦柔,她们都是小学二年级就跟着王佳佳学跳舞的。之前,她们的性格都非常内向,甚至遇到人都不敢主动打招呼,但开始学舞蹈后,她们就像换了一个人。

平寨小学教师 王佳佳:我觉得最明显的就是他们的自信心,变得比较开朗,比较外向。从最开始的时候不敢和我说话,或者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到现在敢于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个是最直观,也是我教他们最大的收获。

王佳佳老师说,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他感觉做这件事非常值,他将一直坚持下去。

平寨小学教师 王佳佳:我觉得他们来跳舞不光是学习这门技能,我更希望他们通过舞蹈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放松,丰富课余生活。通过学习舞蹈去外面之后,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和聚光灯下的热烈。对他们以后确定自己的梦想或者目标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王佳佳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到最需要他的地方,成了山里孩子的‘引路人’,帮他们看见知识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大山挡不住梦想,我愿做点亮微光的人”,这份从故土里长出的热望,让他甘愿留在村里,把自己活成了山里孩子望向外界的‘一扇窗’。

最打动人的或许不只是数学课之外的街舞课堂,而是他读懂了山里孩子藏在腼腆背后的渴望。他没有只盯着课本上的公式,而是用律动的节拍,给了孩子们另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那些曾经可能不敢抬头说话的孩子,在跳跃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甚至走上了更大的舞台。愿这份热爱持续温暖她们的心灵,也照亮她们的未来。

(总台记者 苟顺庭 盛亚亿 张可欣 贵州台 六枝融媒)

【责任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