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余瑾毅 通讯员张璟祎
出生时奄奄一息、只有930克重的宝宝,在武汉儿童医院成功救治。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临时爸妈”赶往通城看望他。如今,他已长成了16斤的壮实宝宝。为表达感激,宝宝的爷爷凌晨4点乘车来汉,只为当面对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

医护围着小福。
930克早产宝宝家里降生
今年3月,在咸宁市通城县的一户农家,仅29周的宝宝小福(化名)突然在家里降生。出生时他还没有成年人巴掌大。宝宝呼吸微弱,生命垂危,当地医院立即展开营救。次日,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医护将小福平安转运回汉救治。
在武汉儿童医院治疗期间,新生儿内科医护陪着小福闯过重重难关,还化身“临时爸妈”为小福“袋鼠抱”护理。经过四个多月的治疗,小福从930g的袖珍宝宝长到了4.15公斤,和爷爷一起平安回家。
通城武汉联动延续性护理
出院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而是新征程的开始,生命早期1000天的护理关系到孩子未来一辈子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情况。小福家中的情况十分特殊,爸爸妈妈因病无法照顾小福,照料小福的重担主要靠70多岁的爷爷。可爷爷精力不够,育儿知识匮乏,且家远在通城,小福的成长让医护人员充满了担忧。
好在,新生儿科护士长黄砚屏联系上了正派驻通城县人民医院支援的新生儿科专科护士李风雨,由她“接力”守护小福。李风雨和通城县人民医院医护迅速组建成“爱心小分队”,包括了新生儿内科、康复科等科专家对小福家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起初,爷爷照顾小福感觉力不从心,喂奶次数不够导致排便困难,担心孩子着凉不敢给孩子洗澡。李风雨和当地医护人员从小事一点点指导爷爷,爷爷将在住院期间学到的早产宝宝照顾知识逐步转化为照顾技能,小福平稳过渡到居家状态。
出院一个月是早产宝宝一次重要复查,以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可小福情况特殊,无法来汉复查。李风雨和通城县人民医院医护便一起送医上门,给小福进行发育测评和育儿指导。经评估,小福的大运动发育有少许落后,在医生的建议下,爷爷带着小福进行了两轮康复训练,一点点追赶。

小福的发育超出医生的预期。
“临时爸妈”来家里看望小福
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医护团队一直记挂着小福。
11月7日,护士长黄砚屏、小福的主治医师莫璐霞一行5人前往通城看望小福。爷爷抱着小福早早在门外等候他们的到来。医护人员走近一看,小福穿着干净的粉色薄棉袄,嘴里吐着泡泡,看上去和正常半岁的宝宝没差别。
大家亲热地喊着“小福”,听着熟悉的声音,小福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驱车200公里赶来的医护人员,“咿呀呀”的声音,仿佛和医护人员打着招呼。
作为小福的“老熟人”,护士袁露接过小福开启“随堂考”。以双腿为蹦床让小福在腿上蹬,检验其双腿的力量,还拿出了准备好的小兔子玩偶逗小福,小福好奇地伸出双手,抓住了兔子耳朵塞进了嘴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小福的发育超出我们的预期了。”黄砚屏说, 说明营养跟上了,神经等各方面发育也就跟上了。双腿有力说明大运动的发育也不错。能抓住玩偶塞嘴里,说明追视能力、抓握能力都发育得不错。
临走前,医护人员送给小福一辆崭新的推车,小福坐在婴儿推车上手舞足蹈。爷爷虽然话不多,可一直在用方言说谢谢。
往返四小时来汉只为道谢
11月13日早上7点40,黄砚屏刚到达病区,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小福的爷爷。
原来,老人凌晨四点就出门了,搭了老乡的顺风车赶来武汉,专程给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送上锦旗,当面对医护说一声“谢谢”。
爷爷将准备好的锦旗郑重地交到了主任曾凌空的手中。曾凌空说,收过这么多次锦旗,接过爷爷的这面锦旗感觉格外温暖,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沉甸甸。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今年的主题是“有爱,有未来——呵护早产宝宝,托举健康未来”。曾凌空说,牛顿、爱因斯坦都曾是早产儿,早产儿的未来也有无限可能。希望能有更多早产宝宝通过家庭、医疗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呵护和托举,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