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11月的武汉,凉意渐浓,但城市国际交往的热情却持续升温。
走在街头,不时能见到不同国籍的面孔;各大酒店和会展中心,工作人员正为即将连续登场的两场国际盛会——武汉(汉口北)商品交易会(汉交会)、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做最后准备。
去年的汉交会吸引了35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及商协会负责人参加,促成贸易合作金额超1500亿元。今年规模更胜以往,展览总面积达19万平方米,预计迎来50个国家和地区的使节与商协会代表,超3000家中外企业共觅商机。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汉交会,计划将湖北的小龙虾、楚茶等特色商品带回家乡。”一位印尼商会代表说。
就在上月,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在汉成功举办,吸引36个国家和地区、2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556名国外企业家及2000余名客商齐聚。论坛上69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
密集的国际经贸活动并非偶然,而是城市能级提升后的必然结果。“十四五”期间,武汉市持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在开放平台、经贸规模、国际交流与服务环境等诸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武汉成功举办“北欧论坛”、“光博会”、《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合组织民间友好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塞拉利昂总统、古巴副总理等外国政要相继访汉,国际“朋友圈”层次不断提升,圈层越交越广。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成效与魅力,不仅体现在经贸合作,更浸润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硬件上,武汉持续完善航空枢纽、国际学校、涉外医疗等基础设施,提升国际友人工作生活便利度。软件上,则通过高水平文化交流与常态化社区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
在企业,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霍夫曼到访长飞光纤,期待拓展合作。在社区,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团队赴江夏区凤凰社区调研,感叹:“社区管理非常人性化,对中国之治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如今,从国际盛会到民间往来,从经贸合作到人文交流,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往新格局已在武汉形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