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愚非强势登顶。 (新华社发)

牛笛优雅告别。 (新华社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军鹏
“太完美了,这一刻,他就是传奇!”
11月13日,在广州大学城的十五运会攀岩项目男子难度赛决赛现场,当潘愚非稳稳扣住TOP岩点,现场DJ的煽情话语燃爆现场。夺冠后的潘愚非,又在15日的攀石决赛中为湖北再添一金。而他的队友、两届全运会冠军牛笛,悄然止步于15日晚的女子攀岩速度赛1/4决赛,带着个人最好成绩告别了自己的运动生涯。
潘愚非
攀岩要永远抬头往上看
难度赛决赛的8位参赛者中,25岁的潘愚非年龄最大,最小的是14岁的江苏队选手朱成彬,陕西选手穆泽润15岁,广东队选手胡隽喆18岁。预赛排名第一的潘愚非出场前,其他7人均未能登顶。就在潘愚非开始攀爬后不久,天空飘起了雨滴……
潘愚非心无旁骛,专注于面前一个个岩点,最终从容完攀。继陕西全运会收获难度和攀石两项全能金牌后,再度登顶。他为湖北队争得了荣誉,也在家门口(潘愚非出生在广州)展现出统治力。“特别激动和满足!”走下赛场,潘愚非说。
潘愚非练习攀岩17年。自2019年在国内外赛场崭露头角后,便成为中国难度、攀石赛场当之无愧的“一哥”,并参加了东京和巴黎奥运会。今年,他先后拿到攀石世界杯第五名和金牌,不断刷新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感觉是自己表现最好的一个赛季了。”出征十五运会,潘愚非的目标就是发挥实力。在他眼中,攀岩项目真正的对手只有自己。“攀岩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自己跟岩壁、线路的对话。最重要的是专注于自己,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风格。”
“攀岩运动被他爱到了骨子里,他比所有人都练得多、练得苦,一天都闲不下来。”省武冬中心负责人说,巴黎奥运结束后,队员们都获得一段假期,潘愚非回广州只待了一天,就到处找地方练了起来。攀岩真有这么大魅力吗?对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的询问,潘愚非想了想说,“攀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运动,永远是抬头往上看并努力往上攀。”
牛笛
看似无路时,依然保持向上的信念
6秒541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未让牛笛在十五运会上更进一步,却仍是她21年攀岩生涯的高光时刻。
“其实我没有准备好去面对,只是想在生涯最后一场比赛中,表现最好的自己。”作为攀岩速度赛年纪最大的女选手,十五运会也是29岁的牛笛最后一战。
8岁开始练习攀岩,牛笛在冰冷的岩壁上不断创造着中国女子攀岩的奇迹。2017年首战全运夺得速度赛冠军,2020年以6秒81超世界纪录成为首位突破7秒大关的中国运动员,2021年全运会以超世界纪录成功卫冕……“为攀岩而生、为金牌而拼、为祖国而攀”,巴黎奥运会前,牛笛以此主题代表国家队作主题演讲。
无数的荣誉,总是伴着不为人知的痛楚。“陕西全运会是我的高光时刻,但之后是漫长的低谷期。伤病、状态起伏、自我怀疑……那些无法在社交媒体上言说的挣扎,成了我最真实的日常。”挥之难去的伤痛,让咬牙坚持训练的她经常崩溃,但正因如此,她对攀岩有了更多领悟,“攀岩不只是登顶,更是如何优雅地落地,如何在看似无路时依然保持向上的信念。”
“我一直记得,在难度赛上与岩壁的缠绵博弈,在攀石赛上夺得全锦赛冠军的狂喜,2017年首夺速度金牌的恍如梦寐,2021年全运卫冕的浴血奋战,再到今年虽止步第五却迎来爆发式的突破。特别想对自己说声‘谢谢你的坚持——那些被自我怀疑和焦虑啃噬的深夜,那些调整起步姿势千万次的枯燥,最终都融成了拍板时计时器上6.541秒的绚烂’。”这是牛笛离别时的话,接下来,她将从攀岩家转身为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者,全身心投入另一场人生的攀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