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亚太智慧城市评选颁奖典礼
11月15日,国家信息中心评选发布了“2025亚太智慧城市”入围结果。作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武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诸多新进展、新成效,再次斩获荣誉。
数据算力驱动奔跑。近年来,武汉以持续强化数字公共底座建设为支点,催化治理模式、服务方式和产业形态系统重塑,努力开拓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创新实践。
夯实数字底座支撑
武汉通过制度建设、平台打造、应用创新等举措,高标准构建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体系,全力推动集中“取数、治数和供数”。
全面厘清“一本账”,制定《关于推动一体化数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公共数据元规范,建立起“统一标准、统一编目、统一归集、统一供数”机制,实现公共数据归集从“被动接收”向“主动抓取”转变。
精细绘制“一张图”,完成全市整体8569平方千米CIM2级白模、中心区域1200平方千米CIM3级精模建设,涵盖建筑物、构筑物等多类数据,城市数字底图全域覆盖。加强“一标三实”数据集成,赋予城市实体“数字身份证”,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高效流通“一盘棋”,建设“汉数通”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可跨域互联互通的数据平台,利用隐私保护计算和可信数据空间等前沿技术,创新打造卫生健康、交通物流等武汉优势行业数据流通利用场景。
提升运行管理能力
聚焦“高效处置一件事”,突出“一网统管”平台“事件中枢”定位,推进城市体征灵敏感知、决策分析统揽全局、综合调度一体联动、事件处置高效有序。
健全市、区、街三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构建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七层应用体系,横向打通各部门、纵向贯通各层级,逐步完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联接22万余路城市高清视频,接入110、119、120等实时城市事件,汇聚经济发展、安全生产、交通运输、消防应急等领域城市运行动态,有效感知掌握城市“脉动”。
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实现覆盖全市16个区,累计研判突发事件2.8万余件,预警下派近4000件,推动城市治理从“事后应急”向“事先预判”转变。
同时,针对不同事件建立三级响应机制,联动14个市直部门及各区指挥系统,通过融合通信、视频会商等技术,实现各级作战力量“一网调度”,形成日常事件自主处置、多跨事件综合处置、重大节点事件专项处置的高效运作模式。
注重场景应用实战
坚持小切口,深化场景应用,在超大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升级上持续发力。
解决城市治理难点上,数智应用更加高效。“交通巡查”整合三环线主干道监控与互联网数据,2025年支撑处置38万个交通问题,高效应对重点区域拥堵;“市容治理”在中心城区划分186个网格、部署186台无人机,2025年协助处理300余个环卫问题;“智慧水务”布设1200多套感知设备,2025年预警448个城市积水点位,筑牢防汛防线。
聚焦城市服务热点上,数智平台更加便民。“一站直通”对接170余家市区部门,服务2.7万家企业,发布3964条政策指南;“汉融通”平台吸引37万户市场主体入驻,帮助5.01万户获贷,累计融资1204亿元;“安居链”平台覆盖超千家供应商,完成7000多套房屋网签;“安养链”平台提供6大养老服务,累计服务破百万人次。
防范城市风险重点上,数智手段更加有力。城市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示范,“燃气巡检链上监管”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智慧桥隧”安装万余台传感设备,实时监测816座桥隧并自动预警;“市域治理”聚焦7类热点,通过风险热力图实现分钟级研判。
激发数据要素潜力
武汉出台数据授权运营“1+4”制度体系,聚焦卫生健康、普惠金融、商贸物流、文旅出行4大领域,首批发布90个应用场景,预计2026年带动相关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算力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水电煤”。华中首个城市级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武汉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已汇聚41家服务商、400余款产品,整合通算165万核、超算86P、智算7909P,算力成本平均下降30%。
城市大模型加快谋划探索。规划了“161N”的总体架构:1个城市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6大核心能力中心、1批高质量数据集。目前已建成政务、医疗、交通等8类知识库,计划三年内在智能网联、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发集成不少于10个垂类行业大模型。
加强云网安全保障
“武汉云”充分发挥华为全栈云计算技术自主创新的优势,积极构建“一云三中心”政务云平台,已实现针对物理环境、网络通信、设备计算、应用数据、密钥管理、安全制度等方面的全方位密码应用设计和密码算法改造,下一步将联合密码协会、密码厂商、测评机构等,争取年内首创发布省内第一项云密码标准。
位于东西湖区的“黄鹤实验室”是一家国家级网络安全重点实验室。为服务国家网信战略需要,黄鹤实验室承担国家部委网络安全战略任务,重点实施“311工程”,打造3个网络安全基础设施(产品评价与能力提升中心、行业级和城市级技术验证靶场、国家级情报分析中心),1个网络安全创新研究院,1个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中心。
武汉市政务外网采用波分复用技术构建了400GB核心互联、100GB汇聚、10GB接入的统一高速网络底座,为城市海量感知设备联接提供了畅通链路。武汉市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网采用世界首创的“经典——量子波分复用”传输技术,保障实现政务外网量子加密的安全传输。
开拓创新 “武汉实践”
从数字底座筑基,到一网统管提效,再到产业升级、生态繁荣——武汉正以数据要素为关键引擎,充分释放数据“势能”,源源不断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智慧城市建设搭建“大舞台”,吸引华为、中信科、京东、金山等一批头部企业扎根集聚、竞相发展,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贡献更多“武汉实践”。
面向“十五五”,武汉将围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据资源叠加放大效应,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国数据要素枢纽城市、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城市数字化治理“武汉样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