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体育之乡丨“世界冠军摇篮”!探寻湖北仙桃的体操基因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15:09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湖北仙桃被誉为“亚洲体操之乡”“世界冠军摇篮”,拥有深厚的体育底蕴,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仙桃向国家输送了230多名体操运动员,先后走出了12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今天的体育之乡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北仙桃,找寻深藏在这座小城里独特的体操基因。

每到下午三四点,湖北仙桃这所体操学校的训练馆里就热闹起来,从幼儿园放学后,小队员们会来到这里,进行两到三小时的体操基础训练。

总台央视记者 韩冰:像我身边这些刚刚进入体操学校的小队员,要先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一些跑跳、滚爬的基础动作,别看这些动作简单,可以充分锻炼孩子们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小队员就可以完成像劈叉、倒立、翻转这些基础的体操动作,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为队员们今后能够流畅完成高难度体操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起仙桃体操,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已故的体操教练丁霞鹏。20世纪70年代初,痴迷体操的丁霞鹏从湖北省教师进修学校体育系毕业后,分配到仙桃市中学,在中学举办文艺汇演时,一场样板戏需要武打演员,学校将训练武打演员的任务交给丁霞鹏。演出成功后,丁霞鹏萌生了办体操班的念头。他的想法很快得到市体委领导的支持,1972年,仙桃市少儿业余体校体操班成立,从此开启了仙桃体操训练的征程。作为仙桃体操第一代教练,颜永平当时常常跟着丁霞鹏到乡镇,走村串户,选拔好苗子。

湖北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原总教练 颜永平:要看这个小孩是同年龄当中的小个子,要肩宽、胸厚、上身短、腿长、腿直、爆发力强、胳膊直、手大,有一种练体操的潜质;还要胆子大,不怕苦。

由于当时学校条件有限,缺乏专业器材,小队员们就在草地上练自由体操,在沙坑里练跳马,在树枝上练单杠。为了尽可能地给小队员们创造好的训练环境,颜永平教练和工厂的师傅一起做了很多“土”器材。像这个木制的倒立架,在练习双杠时可以起支撑作用;还有这根珍贵的平衡木,是湖北省体委奖励学校的,当时由于平衡木过长,不能装在三轮车上过长江大桥,情急之下,颜永平扛起这根5米长、100多斤的平衡木,徒步走了3公里,把它从武汉车站运回了仙桃。

湖北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原总教练 颜永平:不管多沉,就是拼命地把它运回来。从事这个工作接近40年,我感觉我们就是一个小小的铺路石头,选好苗子,打好基础,输送人才,我们一直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正是在艰苦环境中不懈奋斗,仙桃体操迸发出惊人能量。1978年,仙桃体操队首次参加湖北省运动会,就取得了3金2银的优异成绩。此后,李小双、杨威、郑李辉、管晨辰等80多位优秀体操运动员从这里启航,走向国际赛场。湖北仙桃也一跃成了“体操之乡”“冠军摇篮”。

用掌心托举出体操少年的未来

50多年来,仙桃体操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在国际和国内重大赛事中,共摘得了113枚金牌、100枚银牌和127枚铜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仙桃的体操教练们薪火相传的付出。

目前仙桃体操学校参加训练的队员已经达到了100人,他们当中最小的只有3岁,最大的也就六七岁。要让这些“娃娃运动员”接受相对系统化的训练,没有点情怀和本事真拿不下来。今年55岁的刘芬,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她6岁练习体操,18岁退役回到家乡仙桃,担任少儿体操启蒙教练,一干就是37年。先后为国家挑选、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近30人。

湖北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高级教练 刘芬:体操真的是从头皮练到脚指甲,它是贯穿于全身,每一个关节都是需要去尽量打开的,就像武术一样,马步不稳,桩子不稳,也会影响以后的训练。我们运动员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教练的手掌心翻出来的,因为每一个运动员的动作都是需要去保护。

用掌心托举出孩子们的未来,这就是一代代仙桃体操人朴素的情怀。如今,刘芬的徒弟,95后国家体操队退役运动员杨飘接过师傅的接力棒,回到家乡任教。

湖北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教练 杨飘:就是一种传承,老一辈的这种情怀也是比较影响我的。体操这个项目,会延伸到健美操、跳水、蹦床这些技巧类的项目,所以说不管队员们以后有没有从事体操,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在从事的领域闪闪发光。

推动体教深度融合,仙桃市还实施了“体操进校园”等计划,定期为幼儿园教师开展培训;现代化、智能化的李小双体操学校新校区也即将投用,吸引更多孩子投身体操运动。

家长:体操是我们仙桃的一个名片,小孩子他也很感兴趣,非常能吃苦,我觉得最主要是学习体育精神。

监制丨白玛央金 制片人丨潘虹旭 熊冰 高磊 张煜 记者丨韩冰 李明智 仙桃融媒 摄像丨聂继承 编辑丨洪丽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