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东湖评论丨赏秋湖北,是层林尽染的绚烂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8日09:51 来源: 湖北日报

荆州古城人民路上,满地的银杏叶成为风景。图片来源网络

湖北日报评论员 常少华

时节已入冬,但赏秋正当时。原来湖北的秋景,也是看不完道不尽的。

在武汉东湖,候鸟成群,水杉林染上了渐变红,长长的湖心绿道如同一条橘红飘带;在十堰武当山,层林尽染,晨钟暮鼓盖着秋色飘远,秋日中的金顶美得让人窒息;在黄冈罗田,遍野的乌桕树红得像火、像霞,成熟的甜柿子挂满枝头,仿佛天然油画……大美秋色,亦是湖北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

春天的美,是生机盎然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美是生命力的象征,能够在情绪上给人鼓励、期待,相应也孕育着经济活力,于是有了“赏花经济”“春游经济”“踏青经济”。相比之下,秋天的美,多半是寂寥的、零落的,象征着生命循环中的寂定时刻。但在湖北,秋天完全不输春天,这么多样、这么富有层次,仿佛可以在这里一眼看遍北方的、南方的、东方的、西方的美景。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许多湖北人趁着晴好的天气,出门赏秋、捡秋,出游的热情几乎不亚于春天。荆州古城区、江陵县、随州等地,推行“落叶缓扫”模式,满地的叶子成了风景,还有人将落叶收集起来制作成伞,成了新的风景。人们在赏秋中,不仅能发现秋的美,还能创造秋的美。人们默契般的诗意举动,是秋天本身的美,被广泛地理解了、看见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画家、摄影师、手工艺人、美食家的角度看秋天,看落叶,发现并欣赏秋之静美之外的生之绚烂。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当下,人们的审美能力、情趣境界也在不断提升,并在无形中推动着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秋天的诗意,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境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秋的活力;“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秋的热烈;“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是秋的留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秋的辽阔……秋天在诗人们的笔下,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连同附着于秋景之上的情思,也是连绵无尽的。

眼下,“赏秋经济”正蓬勃兴起,一棵柿子树、一棵乌桕树、一棵银杏树,或一条梧桐大道,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人流量。围绕着秋色秋景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也越来越多,但“赏秋经济”显然有别于“春日经济”。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到,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如何做好这门“经济”,也许可以先从“落叶缓扫”里找到灵感——尽量不打扰这份美,学着用会审美的眼睛、“无所为而为”的态度读懂这份美,回到美的本身,就会发现藏在秋天里的季节的宝藏。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