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过去很多年,一些上海人家居住条件不佳,没有独立卫生间,清早弄堂口倒马桶是居民日常。一面是繁华都市,一面是手拎马桶,这样的民生之困,一直在努力解决中。近日,上海这座现代化的超大城市宣告总体完成“拎马桶”改造任务。
围绕小马桶推进大民生工程,这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诠释,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察窗口和探索样本。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决定了真正的现代化并非只是霓虹闪烁的城市外表,更要注重每一个人的生命感受、生活品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发展并非只追求经济数据的增长,而要让现代化的文明之光,投射向城市的角角落落,更好地关照民生之困、民生之需。
城市更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更新行动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在上海是“拎马桶”的问题,在其他地方可能是解决加装电梯、改善饮水、扩增停车位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推进片区更新方面,武汉193个城中村累计改造151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608个,还将启动实施第一批80个“小而美”的城市更新片区。在宜昌当阳,以停车惠民为抓手,20多家单位拆除围墙方便居民,完善“全市一个停车场”惠民场景,让停车位多了遛弯地大了。在古城襄阳,青石黑瓦被保留下来,历史气息浓厚的老建筑与现代商业体系相互交融,让“老味道”与“新气象”兼具。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面子”与“里子”要同步,“大手笔”与“小而美”要并行。把目光投向街巷角落,是城市精细化治理所需下的绣花功夫。那些寻常巷陌、老旧小区,恰是城市肌理中最真实的脉络,承载着城市的人间烟火与生活温度。而这些区域的治理往往是棘手的、矛盾丛生的,甚至是“吃力不讨好”的。像上海解决“拎马桶”本是大好事,也会因为居民不同的想法而遇到障碍,甚至仍有几十户居民未同意改造。尊重居民意愿,关照不同群体需求,耐心做好推进工作,传递出以人为本、精准施策的治理逻辑。
这也是一个城市投资于人的具体体现。事关民生的城市改造项目,能让老旧小区的犄角旮旯焕新成温馨的议事厅、运动馆,把偏僻街巷改造变成游人驻足的打卡地,废弃工厂变身为文化园……让更多城市与人的故事在幸福、温暖中上演,城市的现代化也将提升温度。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坚持从实际出发,保持“小步快走”的节奏,多摸索一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真正把城市发展融入人的需求,把人的需求体现在城市治理中,小处着手、实处着力,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