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栾永玉 文秋霖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擎思想旗帜、擘画宏伟蓝图,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号令。“十五五”时期是湖北坚定扛牢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面向“十五五”,要正确研判外部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准确把握湖北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机遇挑战,牢牢把握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湖北优势,深入实施“七大战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湖北力量。
凝聚支点建设的合力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对湖北而言,要发挥“四大战略”的叠加效应,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突出区域联动发展,构建与国土空间体系相匹配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区域协同发展和开放格局。
一是省内聚焦。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汉襄宜“金三角”联动发展,加快高铁1小时通勤圈、阳逻—襄阳—宜昌港口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资源要素跨域高效配置。二是省际联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键载体,是吸纳人口与产业集聚的重要区域,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之一。另外,其作为长江经济带连接东西的战略支点,要进一步深化与中三角及长三角的联动,织密省际交通运输网的货运枢纽群、中三角组合港航线、长三角3小时经济圈。大别山是承启南北的战略支点,要推动鄂豫皖三省协同建设“大别山红绿农旅”经济发展综合体、“大别山科创联盟”科技攻关联合体、“大别山立体走廊”交通枢纽等。“长江—大别山”联动带的形成,发挥着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枢纽作用。三是国际联通。要以陆海空“三大丝绸之路”构建离岸在岸一体化的开放枢纽,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驱动支点建设的内力
从经济大省加快迈向经济强省。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充分利用湖北的科教人才聚集和产学研结合的优势构建产业体系,提升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现代工业、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经济能级,形成“光芯屏端网”和生物制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全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建成“5G+工业互联网”式工厂;布局北斗应用、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
从生态大省加快迈向生态强省。要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中华物种基因库”等是湖北的生态基底,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于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核心定位,推动长江—汉江—清江“三水”统筹与治理,筑牢长江中游生态屏障。大别山区可以开发“红色+绿色”的生态产业,在良好的生态本底上把“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统一起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
从文化大省加快迈向文化强省。要激发全省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可依托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双向驱动,统筹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三大基因库,构建“保护—阐释—活化”三位一体的传承体系。借力“知音湖北”重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编钟乐舞》等文艺作品的文化内涵,将编钟乐律、楚辞意象等地域性文化符号,转化为承载和平、共生、礼敬自然等人类共同价值的语汇,提升荆楚文化的影响力。
激发支点建设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着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十五五”时期,湖北要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个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推动“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五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深度融合、协同共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科创引领是湖北抬升发展标杆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聚焦“无人区”“卡脖子”和“新赛道”领域精准发力,在“首款、首次、首创”方面分别研制出与交流电信号、光电异质集成晶圆、智能驾驶芯片等相关的实物成果。以“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创新策源力从跟跑向领跑跃升。在发达国家已构筑技术壁垒的前提下,有的高校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魄力布局人工智能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前沿学科;有的高校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集群攻关光电子材料、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向世界级跃升;还有的高校突破嫦娥探月工程国旗材料、医用人造血管等技术瓶颈,实现“湖北造”替代进口。湖北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北斗七星式”体系,助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着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具体路径。可见,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湖北有基础、有优势,也肩负着重要使命,理应展现更大作为。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