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徐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田娟 聂文闻
“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正在为我们治疗许多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打开一扇新的大门。”11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和医院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感慨道。目前,我省脑机接口临床研究技术路线已实现非侵入、侵入式全覆盖,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脑机接口覆盖的疾病范围正迅速扩大。最初,只能治疗脊髓损伤、脑卒中后遗症,现在名单越拉越长:帕金森手抖、癫痫、意识障碍、抑郁症、脑瘤精准开刀……都能让脑机接口“露一手”。
比如,通过脑机接口解码运动意图,控制外部设备(如机械臂、外骨骼)或刺激自身肌肉,能够帮助恢复抓取、行走等基本功能。运用脑机接口帮助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意识与认知障碍患者,通过神经反馈训练,尝试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疾病,通过脑机接口进行精准的神经调控(如经颅磁刺激),调节异常情绪状态。手术中,利用脑机接口技术精准定位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提高切除率并保护神经功能。
脑机接口的技术路线可分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
同济、协和医院专家表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是目前在医院临床中应用最广泛、接受度最高的一类,安全无创是其最大优势。
同济医院脑卒中后的康复训练临床项目正在开展,目前已纳入近100例患者。该院在华中地区率先开设的脑机接口咨询评估门诊,已接诊300人次。协和医院脑机接口门诊和病房自今年6月启用以来,以“医工融合”为核心,全国首创“医师+工程师”双查房模式,加速脑机接口技术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转化,目前在纳入临床的百余名患者中,最多的仍为非侵入式治疗。
侵入式脑机接口对技术要求高,其应用对重症患者的恢复意义重大。自去年11月以来,从协和医院完成全国首例国产高通量脑机接口临床测试应用手术,到同济医院实施华中首例植入式脑机接口手术让患者实现自己喝水,再到协和医院成功将汉产脑机接口芯片首次植入偏瘫患者脑组织,并使其自主实现抬手握杯,湖北一步步完成着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临床转化的关键性进展。
相关报道>>>
无痛无创,治疗像在按摩
国产经颅磁刺激仪让厌学孩子重返校园

武汉依瑞德集团技术人员测试经颅磁刺激仪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通讯员 王丽娟
“通过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一名孩子的厌学症状明显缓解,如今已经正常上学了。”11月17日,看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安翠霞发来的信息,依瑞德集团企业医学部部长尧利书十分欣慰。
孩子厌学,并非简单的“不听话”,往往是情绪、社交、心理创伤或学习障碍等复杂问题的外在表现。在青少年心理干预中,非药物手段越来越受重视。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式,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正逐渐成为临床干预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经颅磁刺激治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日前亲身体验了一番。
把一个蓝色、巴掌大小的拍子,紧贴在头部。治疗开始后,随着脉冲磁的力度有节奏地输出,脑袋有被轻微敲击的感觉,像是在做按摩。
依瑞德集团技术人员解释,蓝色拍子其实是磁刺激线圈,通上电后,其周围会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磁场可穿透皮肤、颅骨,在脑内产生感应电流,刺激脑神经,从而干预脑代谢和神经电活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刺激的频率、位置、时长不一样,起到的作用也不一样。例如抑郁症患者,大脑前额叶皮层功能下降,需要采用医用级高频磁刺激,让大脑神经兴奋起来;躁郁症患者,则采用低频磁刺激,起到抑制作用。对于脑卒中、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等患者,磁刺激也可改善相关症状。
“我们医院用该技术,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了数千例病人,最小的6岁,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安翠霞说。
不久前,武汉依瑞德集团发布了新产品——经颅超声磁刺激仪。传统的经颅磁刺激仪,刺激深度约1.5厘米至3厘米。经颅超声磁刺激仪,能够突破磁场与电场技术的物理限制,刺激深度达5厘米至10厘米,治疗疾病的范围更广。
据悉,依瑞德集团自主研发的国产经颅磁刺激仪,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部分性能国际领先,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全球5000余家医疗机构,远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让过亿患者从中受益。累计获得400余项国内外专利,并成功承担7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今年10月,依瑞德集团以子课题负责单位身份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耦合功能驱动的新型非植入脑机接口装备研发”项目启动。
依瑞德集团总裁蔡胜安介绍,依据已公开中标台数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公司的经颅磁刺激仪同比增长52.1%,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同比增长105.2%。
近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示第七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依瑞德集团入选。
“三位一体”组合拳,将科研长板转化为产业优势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赵一鸣
湖北省正迅速崛起为我国乃至全球脑机接口产业版图中的重要策源地。这一地位的取得,得益于其在科研基础、临床资源、政策引导与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形成的系统化优势。
核心驱动力在于“产学研医”的深度融合。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持续输出前沿科研成果与高端人才;而同济、协和等医院则提供了世界级的临床验证与应用场景。多例高难度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验证了技术成熟度,更打通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路径。特别是湖北省率先发布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从制度层面破解了创新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极具政策前瞻性。
在顶层设计方面,从省级未来产业实施方案到市级专项政策,湖北构建了多层次、成体系的政策支撑网络。“脑机接口11条”等精准措施,为企业关键技术攻关与产品迭代提供了有力保障。湖北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联盟的成立,进一步整合了全省优势资源,推动形成协同研发与集群发展的良性生态。
此外,湖北已初步构建起覆盖上游核心器件、中游系统集成与下游临床康复的完整产业链。本土企业在超高通道侵入式系统、微米级三维脑图谱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不仅标志着湖北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更意味着其在未来行业标准制定中有望发挥主导作用。
综合来看,湖北凭借技术原创、临床转化与制度创新“三位一体”的组合拳,将科研长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我国在脑机接口这一未来产业中抢占战略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撑。
湖北脑机接口产业生态一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