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冈市黄州赤壁右岸江堤上,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造船现场,多艘新能源船舶正在加紧建造。
11月16日,黄冈市黄州赤壁右岸,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造船基地,十多座龙门吊鳞次栉比,40多艘万吨级LNG新能源船舶一字排开,一束束弧光将建造中的船舶装点得火树银花。昔日苏轼泛舟之地,可同时建造80艘新能源船,年产能突破300艘,领跑华中地区绿色智能船舶赛道。
订单暴涨,产值倍增
“‘十四五’期间,湖北合创重工乘着长江经济带、绿色智能船舶的政策东风,实现跨越式成长。”湖北合创重工执行董事王伶俐介绍,2021至2025年,公司产值由5.7亿元增至30亿元,五年增长了近5倍;订单从不足5亿元跃升至60亿元,新能源船舶占比超90%,排产已至2027年。“其间,累计交付LNG、甲醇、电池动力船14艘,全球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散货船、23500吨化学品船等高端产品相继出厂,外贸订单突破36亿元,船舶出口南美、中东、欧洲。”
湖北合创重工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金2亿元,持有湖北省Ⅰ级船舶修造资质,主要建造内河新能源智能船舶、高附加值出口船舶(LNG、沥青船、特种船、化学品船及重吊船),是一家主导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重型加工企业和船舶、重型工业装备的供应商。
2025年,湖北合创重工屡获大单,截至目前已获得73艘新能源船舶建造合同,累计产值超过18亿元。
船舶智造,逐“绿”前行
“首先是分段建造船体,焊工把切割好的钢材焊接成一个整体,再像‘搭积木’一样精准对接、拼装。”在分段建造车间,合创重工有限公司安全主管王升介绍说,“江船海造、分段建造、船台合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船舶质量品质。”
作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年来,公司投入技改资金1.5亿元专注绿色动力船舶研发,年产能提升至200万载重吨;与武汉理工、华科等共建研发中心,柔性引进顶尖科研团队。公司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焊接”与“绿色燃料集成系统”两大硬核技术,攻关甲醇安全储备、双燃料转换等关键技术。31项专利、40名高层次人才落地,钢材利用率由83%提至98%,船舶建造周期缩短了30%。
黄州区紧扣湖北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部署,抢抓绿色智能船舶制造新赛道,以合创重工等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撑,大力突破船舶制造关键技术,培育壮大绿色智能船舶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为导向,推动船舶设计、制造、修理、拆解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全力打造全省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示范基地。
合创重工落户黄州后,黄州区累计供应工业用地2000亩、岸线1500米;黄州区科经局工作专班驻厂帮办,审批时限压缩60%,“我为企业跑订单”专项行动促成新能源船舶订单83艘、金额18亿元;省市区联动提供外贸保函、订单融资等多元化金融支持。
“十四五”期间,合创重工由传统内河船厂成长为华中最大、全国前列的绿色智能船舶出口基地,为“十五五”冲击百亿产值打下坚实基础。
王伶俐表示,眼下,公司上下正全力推进绿色智能船舶、海工模块和氢能装备三大升级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建造数字化焊接中心,攻克高端不锈钢焊接工艺“卡脖子”环节;深耕长江、运河、近海绿色船舶市场,推出LNG动力、电池混动新船型;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与东盟、中东船东建立联合设计中心,让“黄冈造”走向世界。
(文/图 选自 湖北日报客户端黄州频道 作者 尹宏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