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体育

全运会|扩大人才“蓄水池” 展现青训“长期主义”——十五运会排球青年组观察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9日15:0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深圳11月19日电 题:扩大人才“蓄水池” 展现青训“长期主义”

——十五运会排球青年组观察

新华社记者刘艺淳、邱晨、王浩明

“给基层队伍很大希望”“终于有了和国手交手的机会”“通过排球改变命运”……十五运会排球青年组比赛中,多位教练与运动员的表达,道出这项赛事调整后带来的积极变化。

首次设立U18、U20双组别的十五运会排球青年组比赛备受关注。与往届仅设U19或U21组别相比,本届赛事对于青年组年龄划分更细,特别是将U18独立设组。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调整不仅横向拓宽了选材面,更纵向拉长了人才培养周期,共同扩大排球后备人才的“蓄水池”,体现出中国排球青训体系正在践行的“长期主义”思路。

“听说全运会设U18组别,我们特别欣慰。”山西U18男排主教练王磊感慨道,“如果还是U20以上,我们这些学生队伍基本没机会参加,因为孩子们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了。现在设置U18组别,让基层队伍看到了希望。”

看到希望,这是很多“学生军”的共识。黑龙江队跻身男排U18四强,队中大部分球员是来自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主教练包长林说,有很多孩子来自农村,家里比较困难,他们希望能通过排球改变命运,登上全运会舞台,对他们意义非凡。

重庆U18女排也是一支“学生军”,虽然没能取得名次,但队员们非常珍惜和国手切磋的机会。助理教练梁柱认为,这次赛事设置两个年龄组,推动了青少年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听说未来‘三大球’相关赛事还会有多个U系列比赛,我们很期待”。

这一赛事调整也让众多未成年国手得以在自己的年龄组别完成全运会“首秀”,收获新的成长。国家队二传、江苏U18女排核心张籽萱完成了夺冠目标,17岁的她从初期的紧张到逐渐释放,在比赛中会主动提醒队友站位,不断磨合、进步。坐拥多名国手的上海U18女排摘得一枚银牌,主教练陈嘉豪认为,年轻球员心态易起伏,大赛锻炼价值巨大,从国家队回到同年龄段比赛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和磨炼。

赛事分组的细化,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契合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加强人才培养的持续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青少年阶段,年龄哪怕只相差一岁,运动员在技术动作、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上都会有明显的差异。

以不同身份参加过八届全运会的浙江U18女排主教练宓明分析,全运会四年一届,多个年龄段混编,选材范围往往集中在适龄段中“前两年”出生的队员,而一些“后两年”出生的潜力球员容易被忽视。如今通过细化分组,不同年龄段的球员都能进入选拔视野,拓宽了人才基础。浙江U18男排主教练宫在峰认为,排球项目中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常常发育较晚,多年龄组设置为这些“晚熟”但有潜力的运动员提供了宝贵的成长等待期。

赛事调整同时促进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无缝衔接”。北京U18女排领队常亚晨透露,球队会根据国家队及北京成年队的人员配置,提前在青年队进行针对性选材和培养。单独设置18岁以下组别,让国家队的选材和培养理念能够更早、更精准地向下传导。

对部分队伍而言,组建U18队伍参加全运会本身已是突破,备战过程中更是收获颇多:一些队伍首次配置了专职体能教练或外籍教练,训练条件得到改善;不少球员还借此机会走进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集训,参观中国女排纪念馆,亲身感受并传承女排精神。

“这次全运会划分U18、U20,是国家重点发展‘三大球’的战略所需,影响将是深远的。”带领江苏U18女排夺冠的中国排球名宿沈富麟说。

四年前,江苏女排在全运会19岁以下组夺冠,那支队伍中的吴梦洁、万梓玥等人,如今已在本届全运会成年组比赛中挑起大梁。人们有理由期待,十五运会上的排球小将们,未来能创造出更多惊喜。

【责任编辑: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