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刚教授(右一)团队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赵雪纯 通讯员常宇)11月19日,极目新闻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肾脏在猕猴体内成功存活超一年,功能稳定,这是除美国外全球首个异种移植灵长类动物存活达一年的案例,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每看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等待中备受煎熬,我们都很难安。”该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专家陈刚教授说,这正是团队坚守二十余年的初心,全球每年仅10%的器官移植需求能被满足,异种移植成了破局希望。团队关于异种移植接受度的调查结果显示,移植等待者对异种移植的接受度总体良好,但他们更担心感染风险,同时期待异种猪肾能达到与同种异体肾脏一样的存活。异种移植早期用灵长类动物做供体,因排斥强、伦理争议大屡败;而猪的器官大小、功能与人相近,生长快易繁育,成了最优选择,但免疫排斥和跨物种感染两大难关始终挡路。
1999年,陈刚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相关实验,让猪肾在猕猴体内最长活了13天。基因编辑技术成熟后,他们敲除猪体内引发排斥的基因,却发现了新问题:近20例实验中,猪肾存活超不过30天。“手术成功了,器官功能却急转直下。”团队反复排查才发现,普通猪几乎都携带巨细胞病毒,移植后会加速排斥,最终难以逆转。
破解之道藏在源头。团队发现,只有剖宫产的新生猪崽是巨细胞病毒阴性,但后天极易感染。在他们的建议下,合作企业中科奥格对怀孕母猪实施剖宫产,将小猪通过无菌传送窗送入隔离室,全程人工喂养,空气、饲料都经严格净化。用这批无病毒基因编辑猪做供体,半数实验猕猴的移植肾存活超五个月。
同时,团队定制“鸡尾酒”免疫方案:从五六十只猕猴中筛选出2-4只免疫反应弱的受体,精准调整抗排斥药物剂量,还发明检测方法动态监控药效,在防排斥和防感染间找到平衡。2024年11月,猪肾首超半年存活;2025年10月,存活期正式突破一年,截至记者发稿,该猕猴生存状态仍良好。
陈刚透露,团队正冲击临床前标准,期待三到五年内让临床试验患者用上猪器官。不过,伦理审查、跨物种感染追踪等问题仍需慢慢攻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