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全运会|闲记:“淡人”不“淡”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0日14:22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11月20日电(记者王楚捷)从广州市中心前往十五运会飞碟项目比赛场馆——位于增城区的广州飞碟训练中心,需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地铁,再转车,最后进入一片景色秀丽、山水相拥的风景区。

飞碟项目的气质,与这段路程颇为相衬:安静、不张扬,目标瞄向远处。

赛场上,飞碟运动员的情绪几乎不可见。举枪、瞄准、击发、退壳,每个动作干净利落,像程序般准确。命中不显喜,脱靶不露愁,是这项运动的常态。

但越是看不见的地方,越藏着他们与自己较劲的瞬间。

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射击项目女子飞碟多向决赛在广州举行。山东队选手柳珊珊在比赛中,最终她获得亚军。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福建队选手江伊婷在首个决赛日摘得女子个人双向飞碟铜牌,留下遗憾。次日的飞碟双向混合团体决赛中,她因准备时间过长领到黄牌,情绪出现起伏,随后的两枪全部脱靶,现场一度哗然。但她很快稳住节奏,关键的最后两枪全部命中,帮助队伍拿下金牌。

赛后,她用力退弹,随即轻轻跺了下脚,眼泪也在那一刻落下来,像要把这段时间的起伏一并卸下。“我表面看着冷静,其实内心情绪一直在翻涌,只是大家不容易看到。”江伊婷说。

山东名将齐迎在比赛前,曾短暂出现在场边的运动队观赛席,拿着两副墨镜来回比对,仔细调整角度。赛后他解释说,因为是阴天,他在试哪副镜片更适合比赛光线。外表豪爽的山东汉子,准备工作却做得格外细致。

最终,齐迎与河南队39岁老将杜宇以相同靶数进入男子飞碟多向金牌对决,他顶住压力打出十枪十中,以1中优势获得冠军。

走进混采区时,齐迎看似仍保持着比赛时的平稳节奏,实际上心还悬着,情绪也尚未平复。麦克风递上来,采访即将开始。齐迎却先低头调整了一下呼吸,轻声说:“不好意思,让我先冷静一下。”语气平平,却藏着方才那段看不见的激烈。

11月1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射击项目男子飞碟多向决赛在广州举行,山东队选手齐迎在比赛中。最终,他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肖恩楠 摄

首次参加全运会的重庆姑娘范馨月,以稳定的表现拿下女子多向飞碟冠军。站在场下的她像换了一个人,可爱又率真。“可以让教练和我一起接受采访吗……好紧张,(采访)比比赛还紧张。”

重庆市射运中心飞碟多向主教练陈亮说,飞碟比赛其实是“和自己较劲儿”。这句话,正是飞碟赛场最真实的注脚。

采访飞碟项目多日,记者也能感受到这项运动的独特魅力:选手们像是进入了一个更安静的世界,心思收着、动作稳着,把全部注意力只放在飞出的碟靶上。这样的节奏,与现代社会的快意匆忙并不相似,有一种难得的专注之美。

多位选手谈起飞碟,都用了“上瘾”“热爱”这样的词。因为参与射击项目不受年龄限制,赛场上有各个年龄段的身影——湖南队刘英姿已年过五旬,这是她第八次参加全运会;北京队的高喜光和女儿高滋轶组成“双人档”,并肩参加飞碟双向混合项目。

2001年9月21日,在广东省东莞后街飞碟射击场决出九运会飞碟射击女子多向飞碟75靶金牌,陕西队王玉锦获得冠军。图为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亚军刘英姿、冠军王玉锦、季军徐翔(从左至右)。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数码传真照片)

这种热爱在看台上也能找到。14岁的孙浚锋跟着爷爷奶奶专程从哈尔滨赶到广州观赛,练习飞碟两年的他,一边看比赛,一边认真给长辈讲解规则。他说自己以前很爱玩手机,但练了飞碟之后“感受到了专注带来的快乐。目标只有击中靶,其他的事情都不会想”。

正如范馨月在赛后采访时形容飞碟项目魅力时说的:“飞碟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靶子被击碎的那一刻。”碟靶破空,碎成一团橘色薄雾。一个目标被完成,一段情绪被释放,一个人和自己的较劲暂时画上句点。

群山环抱之间,远离城市的喧嚣,这群“淡人”在这里,用最“安静”的方式,将热爱击得满天都是。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