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20日电(李琳海、陈雪莹)如果说,颁奖时刻定格了运动员的荣耀,那么,颁奖音乐则为高光时刻注入生命。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赛程进入尾声,颁奖台上一次次响起的音乐,伴着珠江、香江、濠江的澎湃浪花,正成为这场体育盛会独特的文化印记。

11月20日,获得网球男单冠军的浙江队选手吴易昺(左三)、获得亚军的北京队选手商竣程(左一)、获得季军的广西队选手周意(右二)和香港队选手黄泽林(右四)与教练一起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这组以岭南经典《彩云追月》为基础旋律的颁奖音乐,由广州体育学院教师团队创作。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音乐主创团队负责人王欣说,这组凝聚着广州体育人智慧的音乐作品,以鲜明的岭南特色与昂扬的体育精神为基调,通过现代作曲技法与传统音乐元素的巧妙融合,既彰显了竞技体育的激昂斗志,又传递出人文关怀的温暖力量。
“提示音乐是‘起’,入场音乐是‘承’,颁奖音乐是‘转’,退场音乐是‘合’。”王欣用古诗结构比喻音乐的叙事逻辑。短短20秒的提示音乐,提示观众颁奖仪式即将开始;5分钟的入场音乐在粤港澳三地钟声中展开,宛如推开历史之门;6分钟的颁奖音乐在挂奖牌时达到高潮;退场音乐则营造欢愉氛围。
在这组音乐的灵魂深处,流淌着岭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彩云追月》的旋律。

在延时摄影的镜头下,月亮从广州塔下升起。新华网发(黄巧珠 摄)
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体育展示与颁奖处副处长、颁奖音乐主创团队成员杜熙茹说,颁奖音乐采用《彩云追月》文化元素,有着三层寓意:一是用岭南音韵构建文化地标,深挖粤乐“清新明快、兼容并蓄”的特质;二是重塑“月文化”的精神内涵,升华“月是故乡明”的家国情怀,承袭古典诗词中“海上生明月”的天地胸怀,隐喻运动员“追云逐月”的拼搏意志;三是“阴晴圆缺”映照生命哲学,“暗夜生辉”淬炼精神图腾。
与《彩云追月》相得益彰的,是入场音乐中的“钟声密码”:融合了主创团队到粤港澳大湾区和北京等地取来的代表性钟声,比如粤海关大钟楼、尖沙咀钟楼、永乐大钟等。
王欣分享创作灵感时说:“钟声就是大湾区的心跳声,它庄重、肃穆,能瞬间凝聚所有人的情感,也寓意着粤港澳同心为运动员敲响祝福之钟。”

图为香港尖沙咀钟楼。新华社记者 万后德 摄
与以往不同,本组颁奖音乐并非出自专业音乐院校,而是来自体育学院的教师团队。他们深谙运动节奏、熟悉颁奖流程,努力探索让音乐与体育实现共鸣。
“跑步的步频、跨栏的节奏、三步上篮的韵律……每一项运动都有其内在的节奏规律。”杜熙茹说,颁奖音乐创作不仅要追求艺术上的优美,更要与运动员的呼吸、步伐,乃至情绪起伏同频共振。“团队在创作中模拟礼仪志愿者步速,调试音乐节奏,确保能与赛场氛围契合。”
与纯音乐创作或其他类型音乐创作不同,颁奖音乐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功能性。颁奖音乐主创团队成员王子堃说,由于颁奖仪式有固定流程,对每段音乐的长度、情绪都有非常具体要求。
为此,团队进行了精心的改编与交响化编配,选用了较大的管弦乐队配置,加上电子乐混音和大型打击乐声部,实现了传统旋律元素与现代交响语汇的有机融合。同时,在结构处理上,《彩云追月》并非完整再现,而是以其标志性旋律为基础进行变奏与发展,通过碎片化呈现等现代作曲技法,让听众既能感受到其韵味,又能适应赛场氛围,完美契合颁奖仪式的庄重、热烈与仪式感。
“传统音乐是我们创作者的根基,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情感密码。它无需翻译,在体育盛会颁奖时响起,便能引发共鸣。”王欣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