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1月22日,有网友举报,曾因吸毒被拘的艺人含笑在某短视频平台直播卖货。记者关注到,含笑在平台的认证信息为演员、歌手,已有近220万粉丝。今年8月27日至11月15日,含笑账号已直播38场。22日晚6时许,含笑与多名工作人员在其直播间售卖菩提手串、沉香手串、玛瑙手串等,价格分别为39.9元、399元和699元。
作为曾经因吸毒被行政拘留的艺人,含笑能否在平台开启直播?平台客服人员回应称,针对被有关部门及互联网平台封杀的劣迹艺人,平台绝不允许其直播卖货,但不是有违法记录就完全不能从事互联网的一些工作。(据11月23日极目新闻)

曾经凭借一首《飞天》红遍大江南北,又因涉毒声名扫地事业尽毁的含笑,并不是首次因为公开活动而陷入争议漩涡。2023年初,他因为出演热播剧《狂飙》遭遇抵制,随后,剧组删除了其戏份。含笑自己也发文称,当初是误食毒品,本想一了百了,为养家才坚持工作,演戏是他生存的唯一依靠。虽然他在文中向剧组和一线缉毒警道歉,但言语间更多是对自身行为的澄清,以及对于“被发现”的懊恼。
结果,这才过了两年,含笑就以“演员、歌手”的身份,在直播间里卖起了手串,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见,演戏还真的不是他的唯一依靠。比起隐藏在角色身后的“演戏”,用艺人身份直播带货更是直接地利用自身影响力牟利,更容易传达“吸毒也没什么,照样可以抛头露面赚钱”的错误信号,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会产生更加严重的不良导向。如果公众认为涉毒艺人不应该公开演出,那么,他们更不应通过直播带货赚钱。
平台客服人员的回应,却显得虚与委蛇。其称,对被有关部门及互联网平台封杀的劣迹艺人,绝不允许直播卖货,但有违法记录并非完全不能从事互联网工作。而且,对于含笑直播卖货一事,也未明确处理方式。也就是说,平台认为,涉毒艺人不能被明确为劣迹艺人。直播带货只是普通的互联网工作,这显然和大众认知存在“鸿沟”。
也正是因为行业中普遍存在这种模糊、宽容的认知与判断,让才含笑这样的涉毒艺人,一次次跑到聚光灯下,试图通过各种形式试探性“复出”,靠公共流量牟利赚钱,在公众容忍度的红线上反复横跳。
涉毒人员当然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涉毒艺人不能再靠光环和知名度挣钱,这早已成为舆论共识。在付出法律代价之后,从事幕后工作或其他普通工作,洗心革面,自力更生,相信大众不会有异议。
涉毒是严重的违法行为,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涉毒艺人以任何形式复出,都伤害了缉毒民警的牺牲和付出,都不利于营造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禁毒氛围。公众对涉毒艺人从严抵制的背后,是对缉毒警用生命守护社会秩序的尊敬,也是对毒品“零容忍”态度的坚决维护。
其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早就明确,要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要求广播电视机构和网络视听平台严格把关。对违反法律法规、冲击社会公平正义底线的人员坚决不用,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为违法失德艺人提供公开出镜发声机会。平台应该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不能模糊和偷换概念,将涉毒艺人和劣迹艺人分开看,将电商带货擅自划分在“网络视听”范围之外,更不能让规定成为一纸空文,给涉毒艺人制造“钻空子”的机会。
2025年9月,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韩冬进一步明确治理方向,提出修订《电视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将抵制违法失德人员与防止过度娱乐化、治理天价片酬并列为文娱领域三大治理重点,强调通过法治保障实现长效监管。这无疑是顺应民意,完善治理手段的良好契机。应借此机会,明晰遏制涉毒艺人、劣迹艺人变相复出的法律红线,建立分级分类的处置标准。这样既能表达鲜明态度,让公众看到抵制涉毒艺人的决心,又能减少争议,让处理方式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只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机制,让“一次吸毒,终身禁演”不只是民众呼声,更成为监管红线,才能让涉毒艺人真正认识到错误,也能震慑其他从业人员,净化演艺行业风气,守护好公序良俗和文明社会的价值底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