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极目锐评丨四川“9.9元偷甘蔗”火了!“偷感”狂欢背后的风险不可忽视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3日17:16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连日来,四川眉山真人版“偷”甘蔗持续引发关注,越来越多的网友点赞,并留言称:“想偷甘蔗的心已经上天了。”

老板童鹏飞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每日前来当“小偷”的游客已经突破了1000人,有客人还希望能在游戏中加入剧情。他坦言,“偷”甘蔗模式开始运营后,日销售额有了巨大的提高,多的时候近万元。

由于夜晚前来体验的游客过多,老板甚至不得不采用“劝退”方式,让顾客发朋友圈“吐槽”这里不好玩,呼吁朋友们别再前来。

一个仅运用了十余天的农产品销售创意项目,靠着“偷感”玩出了新花样,精准击中了当下消费者的情绪需求,让农田变成了大人们的“游乐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困于钢筋水泥的丛林和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离鲜活的土地与农作物越来越远,而“偷甘蔗”无疑是营造了一个回归乡野、亲近自然的欢乐梦境。

9.9元的低价门槛,“躲避NPC抓捕”的互动设计,让游客在弯腰砍蔗、奔跑躲藏中重温童年乐趣,感受农耕生活的质朴,既能品尝甘蔗的清甜,更能放肆地释放压力,还收获了社交平台的分享素材;农户通过创意营销将平平无奇的甘蔗变成了“网红产品”,销售额实现质的飞跃,增加了收入。对于地方文旅而言,小小的甘蔗地成为流量入口,让乡村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创新独特的“农田大冒险”,形成了“三赢”的良好效果,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活力,也为各地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农业产业化并非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销售,让土地“活”起来,让农活“玩”起来,让消费者在玩乐中了解农产品、认同农耕价值,特色农业才能真正“出圈”。同时,善用互联网传播,用真实生动接地气的内容吸引关注,就能将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

“偷甘蔗”火了,大家喜闻乐见,但在享受趣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背后隐藏的风险。首当其冲的是安全风险。在农田里你追我赶,人跑狗叫,虽然看上去的确好玩,但人一多就容易导致秩序混乱,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夜间开放,不仅有安全隐患,还可能影响周边农户休息。这些都需要经营者在设计活动时充分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其次是不良引导的风险,尽管大家都知道“偷”只是一个说法,只是增加娱乐性和刺激感的一种方式,但在流量持续放大的情况下,难免会给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造成误导。若滋生出真实的哄抢、偷窃等行为,必将违背项目初衷,带来不良影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个体农户的运营能力有限,童鹏飞用“劝退式吐槽”控制客流,未必有效,即便有效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缺乏专业的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纠纷,很可能让挺好的项目瞬间“塌房”。

如果想要这种从忙碌生活中“偷”来的快乐,持久下去,就必须有效规避风险,并且加强规范引导。当地基层部门不妨主动介入,协助经营者完善安全保障措施,划定游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制定应急方案;同时引导经营者规范项目名称,消除不良引导隐患,通过合理调控客流,避免过度拥挤。经营者自身也应冷静看待流量,在保持创意的同时,提升管理能力,让大家能够“偷”得安全,玩得有序。让“爆火”的甘蔗田变成长久的“快乐老家”。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