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11月23日电(记者岳晨星)第25届夏季听障奥运会正在日本东京进行,中国代表团公路自行车队经过6天较量,收获2金4银2铜,实现项目层面的突破。
中国公路自行车队共7名运动员参赛,覆盖男、女各4个小项比赛。孟艳、王琦琦分别包揽女子20公里积分赛和女子50公里个人大组赛的金、银牌;宋蛟蛟、高翔分别摘得男子1公里冲刺争先赛的银牌和铜牌。此外王琦琦还夺得女子1公里冲刺争先赛的银牌和女子15公里个人计时赛的铜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代表团本届赛事的首金就来自公路自行车项目。来自山东的38岁老将孟艳在女子20公里积分赛中拿下首金。她赛后表示:“感谢国家培养和团队支持。能为代表团拿到首金非常开心,这对我和团队是巨大鼓舞。我们有4名女队员,赛前教练明确比赛中谁状态好就全队保护谁去争取积分。大家关键时刻顶住了压力,完成了既定计划。”
孟艳也谈到,沟通与理解是听障运动员走向高水平的“隐形能力”:“训练、生活中要和教练、工作人员多沟通,理解训练计划,有困难及时说,互相支撑能让每个人受益。”她表示,首金让她对后续训练与比赛更有信心,也希望更多听障伙伴通过努力在生活与工作中实现梦想。
公路自行车队老将冲锋在前,年轻选手同样亮眼。19岁的王琦琦在出战的各项比赛中均登上领奖台,收获3银1铜。优异成绩背后,是看不见的付出。王琦琦坦言,曾因沟通受限感到孤立与焦虑——训练中教练的战术提示常只能捕捉到零散片段,比赛中的起跑信号、队友呼喊、赛场节奏对她而言也是一片寂静。
“我害怕因为听不见指令而犯错,担心无法与团队完美配合。”但随着不断磨合,王琦琦学会了紧盯教练的口型和手势,观察队友和对手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预判节奏,成绩也随之稳步提升。
和2017年第23届夏季听障奥运会时的成绩相比,中国公路自行车队本届的金牌、奖牌数均实现翻倍,女队在4个小项上全部取得奖牌,显示出良好的人才梯队和竞争势头。
本届赛事自行车比赛设于静冈县伊豆赛区进行,赛道风大、温度低、坡陡弯急,给各队技术与耐力提出严峻考验。教练员魏保信表示:“本次比赛前,队伍进行了为期54天的系统备战,比赛过程比预期更艰难。伊豆赛道连续陡坡与急弯叠加大风、低温,队员们凭借顽强意志和团队精神,一次次啃下硬骨头。这些奖牌既是毅力的奖牌,也是团队的奖牌。在逆境中,他们相互支持,共同拼搏到最后。这种在高压下凝聚起来的情谊和信任是无价的。”
魏保信认为,队伍通过这次比赛看到了自身优势,教练员增加了对听障运动员比赛的规则和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特点的了解。通过今后的系统训练和备战,相信队伍会有进一步发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