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持续高强度反“四风”以来,取得的巨大成效有目共睹。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但在实际工作中,追求形式、不重实效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党员领导干部在力戒形式主义的同时,依然存在着避免不了“被动形式主义”的现象。
相信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同志常有“我很反感形式主义,但不得不搞形式主义”的撕裂感,有“我只能用形式主义来对付形式主义”的无奈感,还有“我是形式主义身心俱疲的受害者,但又是叫别人身心俱疲的形式主义的制造者”的内疚感。这些由于外部原因而非主观意愿产生的 “被动形式主义”,很多时候深深困扰着广大党员干部。仔细地分析研究这类形式主义,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清这一矛盾现象,有助于我们摆脱这种困境,从而更好的防范形式主义。
“被动形式主义”广泛存在于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或本单位不同部门的各种要求,单从每个部门来看,都是必要且合理的,但如果部门间缺乏沟通,这些要求叠加在一起,就可能出现重复工作、过渡要求等不合理情况。笔者曾在一个会议中听到一位干部这样反映过:上级不同部门一年的训练要求,加起来必须有四百多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一种情况是在重要年份或关键节点,一些单位除了日常工作,会额外增加各种巡视、审计、专项行动等工作,这时如果没有合理的工作分配,还是老要求、老模式,“眉毛胡子一把抓”,难免出现“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巡视、考核、评比、检查、工作报告等这些也是 “过度留痕”这类形式主义经常发生的地方。
“被动形式主义”存在普遍性、长期性、隐蔽性、欺骗性、抵消性的特点,往往不容易辨别,不容易对其作出旗帜鲜明的斗争;经常让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身心俱疲,却难集中精力搞好重点、难点工作,导致事倍功半;同时常伴有抵消反对“四风”的效果。如何分清真抓实干的“形式”还是形式主义的“形式”,如何做好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在工作初期对“形式”考核,尽早发现形式主义,这需要党员干部们具备更高的辨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个钉子才牢固。”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真抓实干的要求,是我们防范“被动形式主义”蔓延的利剑。上级部门、工作牵头部门必须清楚基层工作的核心、重点、难点,工作要求的提出需要充分考虑全局,上下级之间、部门间要充分协调。部署工作要“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要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充分考虑基层单位推动重点工作、难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为基层单位发扬“钉钉子”精神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在工作出发点、工作形式、工作实效几个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办法,避免在工作形式这个环节过度用力。
有效防范“被动形式主义”的蔓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形式主义,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好“钉钉子”精神,用真落实换取真实效,以清风正气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