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节点 管出习惯
春节将至,中央纪委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也如期而至。“人似秋鸿来有信”,自2014年以来,连续六年,每近春节,中央纪委都会发出通报,公开曝光“四风”典型问题,开展警示教育,重申廉洁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已逾六年,刹住了奢靡享乐歪风,扭转了不正之风惯性,解决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已成共识。这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紧盯节假日等关键节点。
“廉不廉,看过节。”节点,亦是“考点”,节日的风气怎么样,非常直接地被人民群众看在眼里,非常直接地反映党风政风。曾几何时,大吃大喝、大操大办、收送礼品礼金等典型“节日病”滋生蔓延,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党风政风为之蒙垢。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正“四风”工作把紧盯重要节点作为“攻坚战”来打,直面问题,力除积弊,围绕元旦、春节等年节假期,打出“教育—监督—查处—警示”组合拳,刺刀见红、严查“四风”,释放了较真碰硬的鲜明信号,发挥了直指内心的震慑作用,传导了以点带面的积极效果。正是在这逢节必敲的“警钟”、逢年必念的“紧箍咒”声中,“节日病”得到有效治理,“高发期”得到有力遏制,纠正“四风”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拓展。
成绩和问题都摆在眼前。虽然作风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但远没到可以鸣金收兵的那一天。党的十九大以来,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敛不收手,年节假期特别是年终岁尾仍然是“四风”问题的易发期。中央纪委最新公开曝光的8起典型问题中,其中有5起发生在春节期间。有的总改不了“过年收礼”那一套,借过年之机违规收受烟酒礼品、卡券红包;有的借“过年”巧立名目,操办莫名其妙的“庆车宴”收钱敛财;有的仿佛觉着没点“场合”就少了年味,违不违规的局都敢去,该不该吃的饭都敢吃。
虽然这些“四风”问题只是零星散见,但仍值得关注、值得警惕。其中反映出,有的党员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逢年过节时,找到了一些借口,自我要求就容易放松,侥幸心理就容易滋生,老毛病就容易复发。中央纪委通报曝光的典型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四风”的顽固性复杂性也说明,“盼敌自毙”是不现实的,你一退,它就进。如果年节假期不盯紧,“节日病”就无法彻底遏制,“四风”问题就有沉渣泛起甚至反弹回潮的可能。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铁八条”、纠正“四风”必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决不能搞成“半拉子工程”。今年,要贯彻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紧盯节点纠“四风”等行之有效的做法,进一步完善重要节点的值班、报告、督办、信访、检查、通报等工作机制,紧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收送礼品礼金等“节日病”,对歪风陋习露头就打。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接着一个节点盯,抓节点带日常,连点成线织密监督之网,用一年年的坚持来抓出成效、管出习惯,新风定可形成潮流。(常如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