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频道 > 党建研究

在哲学社会科学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8日15:34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觉性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正确方向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其指导作用,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具体到历史研究,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的根本哲学基础。它在继承和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上,彻底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彻底否定、颠覆了唯心史观对人类思想的束缚,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道路和前景。它所揭示和蕴含的科学规律,是必须遵循、坚持和发展的。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张红军表示,就中国的文学与文艺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研究是百年来的主流。同时,马克思主义也为百年来的文学与文艺创作实践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中国“新文学”与“新文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领域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坚持,实际上是对百年来形成的重要理论传统的坚持,体现的是一种理论自信。

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柏铨看来,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学、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重要历史经验。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在新闻工作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原则,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和舆论引导有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重要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既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探索与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龚先庆表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才有“定海神针”,也才能从根本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理论力量,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产生内在的影响。宋月红表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历史研究不仅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而且深刻服务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从研究理论与方法来说,我国历史研究以史实为基础,以史论为内涵,以史观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推动了中国历史研究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发展。我国的历史研究既深刻揭示了中国的过去、现实与未来,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张红军看来,在理论领域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长期以来的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成为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自觉理论诉求。近年来,文艺理论学界以“强制阐释”这一概念为突破口,对西方文论展开富有学理性的批判。构建中国当代阐释学——“公共阐释论”的努力,展现出中国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者十分明确的主体意识,反映出国内人文学术研究领域新的理论姿态。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边和平表示,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关键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高翔莲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对马克思主义要真信真用,在思想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龚先庆提出,第一,要从整体上来研究马克思主义,防止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碎片化”。第二,要“原汁原味”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杜绝“走捷径”等错误想法。第三,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与个别具体结论的关系,防止“见木不见林”。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力之表示,哲学社会科学本身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也要随实践的发展去加强并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研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成果,才能有效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推进理论创新 抵制错误思潮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发展和创新,同时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宋月红表示,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问题上做所谓“反思”“解构”“臆造”“翻案”等“虚无”文章,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争夺阐释历史的主导权、影响力和话语权,误导甚至“颠覆”人们的历史认知和政治意识。当前,历史虚无主义不仅渗透到了一些思想意识领域,还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之中,危害甚大。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以史实和史料为根据,从历史观问题入手,用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和研究历史,用科学的历史理论捍卫和发展正确的历史观。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必须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统领,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在张红军看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核心的文艺理论命题与理论指向,如对文艺人民性的强调、对文艺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关注、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精神的结合等。这些理论特色应该在中国当代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中发扬光大。在新时代,新的技术条件与社会生活方式以及新的文艺现实,必然为文艺理论提出许多新的命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需要在不断创新中保持理论活力。在守正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文学与文艺理论研究指导地位的重要基础。

边和平表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宣传教育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理论的高度探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有效地宣传到亿万人民群众中去,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记者 钟哲

【责任编辑:袁筱】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