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浠水县十月村村史馆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利华通讯员李欢
党群服务中心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办事服务中心、学习教育中心、健身文化中心、联络联谊中心……在黄冈,它被定义为“红色地标”。
什么叫“红色地标”?党员群众在家门口能找到,党组织工作和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2017年起,黄冈市把基层党建阵地建设作为“整县推进”重点任务来抓,两年来,全市新建党群服务中心945个、改扩建1466个。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实地调研。
感情离不开
“没有村史馆,再过几十年,谁还记得曾经的村子?”清明假期,阔别多年回到老家十月村的胡冬林感慨。
十月村地处浠水县城郊,获得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上百种荣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农业闻名全国。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昔日老村落变成林立高楼,村里经济以商贸业为主,去年村组两级集体纯收入1502.5万元。
村子变了,那些口耳相传的乡村记忆如何留住?好传统如何传承?去年9月,位于十月村党群服务中心3楼的村史馆正式对外开放。村史馆以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特色成就等为重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还原乡村脉络。280平方米展厅里,锄头、犁头、蓑衣、马灯等实物,记载着十月村的起源,浮雕还原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饶兴礼带领12户农民成立湖北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重要事件场景,900多幅照片前后对比,再现了村庄几代人拓荒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历程。“村史馆就像一块磁铁,有意想不到的吸引力。”村党委书记占先平说,开放不到半年时间,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上万人次,好多老党员、老同志看了一遍又一遍,还带孙辈来学习,有外地亲戚或游人来参观时,他们会主动做向导进行解说。
黄冈有1283个党群服务中心建起村史馆,“村史馆不单只是记录村庄历史,更让村民找到感情归宿,了解历史传承的价值和意义。”黄冈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生产离不开
蕲艾企业的产品展示馆和储货室,居然设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这是咋回事?
4月5日,在蕲春县张榜镇韩榜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在一楼村卫生室和便民服务大厅之间,有两间100平方米的房间,门口挂着“蕲春艾晶园艾制品有限公司”牌子,里面陈列着蕲艾贴、足浴包、蕲艾条、艾精油等几十种产品,公司负责人夏卫星正与电商洽谈网上销售事宜。
夏卫星说,公司2016年流转村里500亩田地种植蕲艾,种植基地和加工厂有些偏远,客户看货谈生意不方便。2017年村党群服务中心建好后,无偿提供两间房给企业使用。“在这里办公,企业信誉有了金字招牌,村里还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
韩榜村以前种过葛根、雪丽花等中药材,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成气候,村民纷纷撂下土地外出打工。2016年起,村里先后引进3家市场主体种艾草,面积达1500亩,成为县内有名的蕲艾种植专业村。“企业负责产销,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村党支部书记吴耀全说,“党建+产业”理念让多方受益,目前全村户均流转土地加务工收入过3万元,企业每亩蕲艾毛收入2.2万元,村集体去年收入8万元,远超2016年的五六千元。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的村,在黄冈还有不少。每月5日、20日,浠水县关口镇失剑坳村周边乡亲就会带着豆糕、腐乳、豇豆等土特产,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电商门店“赶集”。
黄冈鼓励党群服务中心搭建“党建+脱贫”“党建+产业”“党建+旅游”等载体,助力乡村振兴。“为发展解决困难,才能让门牌上的功能真正变成现实。”黄冈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市3839个村中,有341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
生活离不开
临街面的黄金地段,每亩地价150万元,拿出15亩建党群服务中心,值不值?
每晚7时,65岁居民金花容都准时出现在武穴市朱木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她的回答是:值!老人说,天气好时,她和社区100多名舞友在休闲广场跳舞,刮风下雨则换到乒羽健身馆,在社区请来的领舞老师指导下,大伙跳得欢快、尽兴。“在这里有家的感觉!”金花容这样评价建在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
朱木桥地处武穴城郊,10年前由村改为社区,2017年对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如今,妇女之家、四点半课堂、老人关爱中心、乒羽健身馆等一应俱全,中心外配建了村民休闲广场、灯光篮球场、文化走廊等设施,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党群服务中心内安排什么服务,我们会征求居民意见,让居民享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社区书记何祥国介绍,党群服务中心是在社区2万多居民的期盼中建起的。“以前没地方好去,只能天天打麻将。现在这里活动场所多,我经常带孩子来玩。”下班后,在乒羽健身馆打羽毛球的陈节年说。
通过党群服务中心,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是黄冈基层党建普遍的实践。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社区虽小,关乎民生,黄冈正着力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机制有效、群众参与的平台,让群众“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