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引小学生安全出行的护学爷爷,到“三关爱”艺术团团长,再到拔钉小分队队长,今年75岁的祝光贤老人一刻未曾闲着,投身志愿服务十余年,让爱心之花开遍整座城。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行列,志愿服务日益趋于常态化,为文明城市创建贡献了力量。
10年护学,成立“光贤护学队”
“小朋友,这里危险,往里边走。”6月3日中午,南塔小学正值放学高峰期,志愿者祝光贤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在他的指引下,学校门前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家长们在安全线外耐心等待。
不少学生走出校门,第一件事是亲切地喊一声“祝爷爷”,然后再回家。这并不奇怪,祝光贤和孩子们很熟络了,今年正是他护学的第10个年头。
2009年的一天,祝光贤送孙子上学,看见一辆汽车擦伤了一名学生的腿,学生疼得直哭。于是,祝光贤毛遂自荐,主动护学站岗,为学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一年,两年,十年……从起初的不被理解,到后来的人人尊敬,祝光贤用行动证明,志愿服务不是一阵风,更不是作秀;一个人,两个人,一群人……护学事迹渐渐被周边人知晓,许多学生家长和热心居民在他的带动下,主动加入护学队伍。“护学,这是人人拍手叫好的事情,但这样的好事得坚持下去,需要更多人贡献更多力量。”祝光贤说。
为让护学惠及面更广,护学队伍规模更大,今年,凤凰街道春节上班第一天的收心会上,批准成立了“光贤护学队”,队伍涵盖14个社区、7所学校、“三关爱”艺术团等21个分队,在辖区南塔小学等7所学校开展护学活动,护学队成员主要有学生家长、社区志愿者、社区文艺表演者和“三关爱”艺术团成员等。
“光贤护学队”的成立,让护学更加有组织性、纪律性,打破了从前零散、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专队负责专校,并实行签到制度,事先排好排班表,如志愿者当天有事情,可以提前向队伍小组长请假,保证每天辖区小学门前都有人护学站岗。
目前,光贤护学队护学累计1万小时,共有1000人加入光贤护学队。
7年帮扶,让更多贫困孩子有学上
祝光贤是鄂城水泥厂退休职工。老伴去世后,他和儿子同住,照顾孙子饮食起居。
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为了省钱,他常去蔬菜批发市场买菜,过早就吃馒头,还戒了烟酒。每月不足3000元的退休工资,在常人看来,或许连一家人的日常开销都顾不到。但他却从2012年开始,每年挤出6000元用以资助6名贫困孩子读书。
提及资助他人的想法,祝光贤说,这都来源于自己的母亲。祝光贤的母亲1950年入党,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母亲给自己的孩子们挖野菜吃,将粮票省下来接济乡亲。小时候母亲助人为乐的事深深影响了祝光贤,让他想要秉承母亲做好事的品格。
去年,祝光贤资助的其中两名贫困学生考上研究生,基本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于是,他想着把多出的2000元用来帮助其他需要的人。凤凰街道一对双胞胎姐妹相继失去双亲,被爷爷收养,生活十分困难,祝光贤得知后,便联合社区其他几位爱心人士,一同资助了这对姐妹俩。
“以前,我家很困难,爱人又常年卧病在床。后来,受到国家的救济、社会好心人的资助,才渡过难关。”祝光贤说,“母亲常告诉我要不忘初心,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人。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这话一点也不假。”
4年拔钉,为市民除去“眼中钉”
2010年,祝光贤牵头成立了“三关爱”艺术团,团里退休老人超过100位,除经常进福利院进行文艺节目表演外,艺术团还投身各种志愿服务。
2015年11月15日,祝光贤到鄂州火车站参加文明劝导活动时,被一颗凸起的螺钉绊倒,膝盖痛了2个多月。后来,他发现市内在更换垃圾箱的时候,没有把地面裸露的膨胀螺钉处理掉,留下不少安全隐患。
于是,他组织志愿者利用钢锯、锤子、凿子,将城区主干道、人行道及公交站台、十字路口等处裸露的钉子拔起或锤平,以防行人绊倒。他曾带领志愿者苦战60天,行走40余公里,拔除或锤平钉子1000多颗。
每次走在大街上,环卫工人看到祝光贤,都会给他竖起大拇指,“你们真是活雷锋,平时我们扫地的时候,大扫帚总是被铁钉子给勾住,有时候甚至自己也被绊倒,钉子拔了,我们扫地也容易了。”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祝光贤就觉得自己的辛苦值了。
现在,在祝光贤老人家里,有个竹篮子,里面放了钢锯、锤子、老虎钳等,就是他的锤钉装备。经常有人一通电话,说哪里有铁钉,他便提着篮子赶赴现场。去年大年三十,杨湾村一村民打电话说公交车站处有好几个钉子,当时正在家里准备年夜饭的他,想都没想,立刻就去了。
“不以事小而不为,文明城市的建设,往往就在于城市的这些小细节,拔钉子,我会带着志愿团队继续做下去,争取让这份方便惠及到更多人。”祝光贤笑着说,现在,这个小分队还会不间断地拔除路面的铁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