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地下通道及运动场正式启用。从该校南湖校区到马房山校区,现在乘车穿过地下通道,1分钟就能直达。
“西院地下通道及运动场项目承载着师生长达二十余年的殷切期盼。”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王发洲表示,项目同步植入学校自主研发的光纤传感网络和高精度数字孪生平台,实时监测结构健康与车流态势,用数字化手段和智慧化应用,书写了“科技赋能学校发展”的鲜活范本。
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地下通道及运动场项目于2024年6月动工。地下通道为双向2车道,主通道宽7米、高4.5米,道路全长270余米,位于洪山区工大路,下穿洪达巷与工大路建设规划交叉口,连接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南门停车场和南湖校区北院孵化楼负一层停车场;运动场采用“架空层 屋面操场”设计,屋面为400米标准田径场与足球场,提供500多个停车位。
据了解,西院地下通道采用了姜德生院士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大容量光栅阵列传感网络。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岳丽娜介绍,光栅阵列传感网络能像神经一样植入到道路内部,让全域道路具有类似“触觉”的感知功能,感受所有车辆运行带来的振动信息,同时感知通道内温度变化。核心的处理“大脑”通过识别和解析这些信息,实现各种智能功能。目前,这项技术已用于智慧机场跑道、智慧地铁、智慧高速公路等10余项全时全域信息感知的智慧交通示范工程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这是该技术第一次用于我们自己校园的智慧交通体系中。”岳丽娜说,经过初步调试,系统已实现地下通道全域所有车辆位置、实时速度、车距等信息的识别,同步实现了危险驾驶行为和危险事件的智能识别,如车辆逆行、违停、超速,非机动车和行人闯入等。该系统的建成,可全力保障全校师生及校外车辆的安全便捷通行,同时为保卫处的交通管控提供全域交通状况数据支撑。
同时,该平台也将成为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网络教学平台。“课堂理论不再遥远,就在身处的校园中实践。”岳丽娜说,平台采集的海量、真实交通与结构、环境数据,将成为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土木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绝佳的教学案例和科研素材。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