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滚动

在鄂央企马来西亚打造中马文明交流殿堂 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5日20:27 来源: 荆楚网


马来西亚又见马六甲歌剧院实景图。  摄影:黄鹏程

又见马六甲歌剧院首演剧照。   摄影:何光敏

又见马六甲歌剧院演出情景。     摄影:黄鹏程

资料图:建设中的又见马六甲歌剧院。 摄影:何光敏

资料图:航拍又见马六甲歌剧院。     摄影:黄鹏程

荆楚网客户端一荆楚网消息 (记者 董育雄 通讯员 黄鹏程 何光敏)5月15日,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当天下午,在数千公里之外的马来西亚又见马六甲歌剧院内,观众们正在津津有味地观看歌剧《又见马六甲》。该剧生动地再现了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完美再现了中马双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图景。

又见马六甲歌剧院,由驻鄂央企中建三局一公司倾力打造,自2018年7月开始演出以来,至今已演出600多场,成为中马文明交流互鉴的殿堂。

2013年10月4日,在“中国-马来西亚经济峰会”上,又见马六甲作为本次峰会上的中马文化产业合作项目,在中马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完成签约。又见马六甲以“郑和下西洋”为历史背景进行开发建造,建成之后表演的大型舞台剧将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站在海边看着又见马六甲歌剧院,中建三局一公司员工周亮思绪万千,时光仿佛回到2016年2月。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又见马六甲歌剧院项目经理,他只身来到项目所在地,抬眼望去方圆几公里只有沙子,几公里的道路愣是走了2个小时,嘴里、头发上全是黄沙。为了让项目能够顺利启动,周亮跑遍了马六甲市的大街小巷和各个工地,语言不通,他就连比带画地交流,最后成了“马六甲的活地图”,结识了许多马来西亚朋友。

异国他乡建设工程,一方面是为了当地人民的福祉,一方面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周亮在接受荆楚网记者采访时说,当地材料供应商刚开始时从不加班供应材料,并且要求先交款再提货,后来主动配合施工节奏加班供应材料,并且主动送货上门。项目管理团队中仅4名中方人员,其他都是马来西亚当地人。管理人员WEE是当地印度族人,在项目2年期间,他学会了中文。他说:“中国员工的勤奋和敬业让我钦佩,他们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不足为奇。”

项目管理团队面临最大的挑战则是项目劳务队伍管理。150多人的劳务队伍竟然来自马来西亚、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柬埔寨、印度、缅甸等七、八个国家。语言、风俗、习惯,甚至是平时所执行的建筑标准也各不相同,如何管理这支“跨国队伍”,让他们形成合力呢?“刚开始,项目上汉语、英语、印度语、当地土语满天飞,经常出现交流不下去的局面。”项目经理周亮说。后来,项目强推用英语交流,半年之后,基本上所有人都能用英语沟通工作。工人基本上看不懂图纸,项目管理人员就自己画简易图,一步一步讲解,极大提升了劳务工人专业水平,后来都够按照图纸要求独立施工。中国企业主动培训当地工人的行为,受到了当地官员的高度肯定。文化交流让项目建设克服了语言、风俗、标准、习惯等而带来的困难,得以顺利推进,最终顺利完成交付。

2018年7月7日,又见马六甲歌剧院迎来了首场演出,不仅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盛况,更让观众有了一种全方位的观感体验。这种观感体验源自又见系列国外首个360度旋转舞台。旋转舞台是因为处于歌剧院中间拥有48米直径圆形旋转观众席。这是一个精确到了毫米级的5圈环形结构,包含1440个预埋件,为保证舞台安装后五环可以同步旋转,其定位水平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垂直高差不能超过3毫米。周亮带着项目团队经过几十次试验,最终自主开发出一种多圈环形结构预埋件辅助定位安装装置,这不仅使得预埋件定位安装的精度提升了一倍,还节省工期1个月以上。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