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直播行业危机渐显 美女主播靠打赏一夜暴富的故事该消停了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23:23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平台用户量大幅缩水

直播行业进入冷静期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9月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视频直播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直播行业从产生到现在不过几年的时间,便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而在如此高速的野蛮生长下,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许多危机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沉迷》新华社发

生来就含“金钥匙”

网络直播从一“出生”就含着互联网这把“金钥匙”。近几年来,随着无线网络、4G网络的普及,网络直播摆脱了地域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做直播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此外,手机移动网络一轮接一轮的“提速降费”,移动网络速度更快而且资费更低,这也瓦解了网络直播的最后一道障碍。

网络直播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只要你有才华、有个性,就能通过直播平台将你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展示给网友,这就满足了个体的展示需求;对于用户来说,在海量搜索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在直播平台上更为直观地获取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这就满足了个体在更高层次上获取信息的需求。

网络技术搭建的平台,加上人们精神需求的助推,在网络社交越来越便利的当下,网络直播在短时间内备受追捧自然不是怪事。

“高速路”上有危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份《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与半年前相比,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和在网民中的整体占比皆出现下降。直播平台的日子也并没有那么好过,某直播平台活跃用户数量的峰值是在今年1月,达到2516万人,而8月已经下降至1230万人,严重缩水;更有上百家直播平台关闭。断崖式的数据滑坡警示,直播行业已经不再是那个站在风口就能飞的宠儿,行业发展面临转型。“高速路”上危机已经显现了出来。

与下降的用户数据相比,不断见诸报道的直播行业乱象则更让人担忧。涉黄涉暴的内容充斥在某些直播平台当中,靠“打擦边球”来吸引用户关注、获取收益被部分平台和主播奉为准则;一边是失去理智地巨额打赏主播让人不解,一边则是主播靠打赏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断冲击着社会承受力的底线……

直播平台的门槛相对较低,蜂拥而上的主播,水平参差不齐,收入差距明显,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良莠不齐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心态,则让直播行业出现在大家面前的面孔真假难辨,同质化的内容在用户眼中正在慢慢失去吸引力;单一僵化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打赏来变现的方式,让直播行业少了些许稳步前行的动力。

“阳光”之下易生长

“危机”,有危险,又有机会。对于当前的直播行业来说,能否在“危”中抓取到前进的机遇,关键要看能否涵养一种良性循环的直播生态。

需要稳固直播行业的根基。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里,仅靠一时哗众取宠的表演难以获得网友们的青睐,只有那些优质的内容才拥有长久的生命力。而要保障优质内容源源不断的供给,关键在人。直播平台中的主播也应当正视自己的身份定位,如果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供大家真正需要的信息,终究要被淘汰。

保证直播行业的营养供给。直播平台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价值,为直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而不是只是抱着打赏的收入不思进取。作为一个平台,不仅要生产很多好看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应该把最好看、最有价值的、最有温度的、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推到不同用户的身边。

将直播行业置于阳光之下。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单纯的行业自律在其快速发展阶段难免产生漏洞,所以也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治理和引导。随着越来越多监管措施的出台,直播行业正在慢慢走到阳光之下。

有专家指出,无论平台和传播形式如何变化,内容是核心,服务是王道。谁离用户最近,谁就能最大程度上分享社交红利。新闻不是刚需,智能化服务才是出路。大家欢迎的,正是一个贴近用户需求的良性循环的直播生态。本报记者 刘发为

直播行业危机渐显,热潮过后,生存or死亡?

和讯网

  高盛9月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视频直播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2016年是直播产业的爆发元年,上百家直播平台兴起,引领原本小众的直播行业进入“千播大战”。步入2017年,直播行业已经度过了野蛮生长的巅峰时期,如今直播行业开始进入下半场阶段...

  自2014年开始,直播行业迎来拐点,PC端的秀场直播已经开始衰败,移动直播开始变得兴起。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移动直播在2016年迎来爆发。由此,也引发了直播行业的一股创业热潮,这其中不乏BAT等巨头的身影。

  阿里旗下直播平台

  腾讯旗下直播平台

  百度旗下直播平台

  资本加码让众多中小直播平台仓促上线,而门槛最低的泛娱乐直播领域就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行业问题也随之暴露。2016年四季度开始,资本不再对直播无条件追捧,而是收紧了钱袋;而更多的用户,也渐渐的从热情追捧变成了平常看待。

  直播行业危机渐显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而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与半年前相比,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和在网民中的整体占比皆出现下降。

  与下降的用户数据相比,不断见诸报道的直播行业乱象则更让人担忧。比如很多直播平台的主播都存在衣着暴露、低俗猎奇的情况,甚至还出现了直播“造娃娃”、“飙车”这种让人瞠目结舌的内容。

  也正是直播平台的这种表现,充分印证了什么叫“no zuo no die”。

  2016年1月因为发生了直播“造娃娃”的恶性事件,斗鱼被相关部门约谈,并要求整改;2016年4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约谈了斗鱼、YY等平台;2016年7月,斗鱼、虎牙、熊猫、龙珠等多个平台又被约谈;2017年1月23日,《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出台,要求直播网站需要向升级的文化部门申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方可运营;2月24日,上海市网信办就直播中的低俗色情问题约谈熊猫直播与全民直播的企业负责人,责令其全面整改;4月2日,18款传播低俗信息直播类应用被国家网信办查封;5月24日,又有10家网络表演平台被文化部关停,48家网络表演经营单位受到行政处罚;6月29日,文化部依法查处30家内容违规表演平台。

  除了因为违法违规被查处的直播平台,在直播行业中,今年上半年发生了多起收购事件,连行业里的佼佼者都最终选择了“卖身”——宣亚国际近30亿元收购映客近50%股权,总金额达到近150亿元。另外,包括爱闹直播、网聚直播、趣直播、微播、凸凸TV、ulook要看直播、美瓜直播、猫耳直播等十几个平台无法登录或宣布关闭,运营困境和网络主播讨薪事件也是屡见不鲜。

  据不完全统计,直播行业关停的平台可能超过100家,其中包括自身经营不善倒闭的和不符合规定被强制关闭的,仅今年上半年各部门就依法关停了72家平台。

  与所有新兴产业一样,直播行业此前一直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随着直播行业的火热和日渐成熟,以颜值为基础的美女秀场直播热度已经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观众更加关注具有实质内容的直播。监管层给予行业的指导意见其实并非是要扼杀行业的创新,而是希望助推行业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之上。即便是在洗牌中存活下来的平台,也要尽快找到独特的内容优势和清晰的盈利模式,只有保障用户流量和变现能力,才是活下去的必要条件。

  内容拓展

  直播行业危机渐显 马太效应:资金大多流向头部

  在经历了2015年走红、2016年井喷式发展的直播元年后,2017年上半年仍旧势头强劲。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发布《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景气指数及短视频报告》显示,前两季度景气指数同比翻倍增长,融资超过100亿元。广电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达到5.6亿。

  直播行业危机渐显现马太效应:资金大多流向头部

  短短三年,直播行业开始显现马太效应,从获得融资的公司看,钱大多流向了头部平台,小平台停运、倒闭消息不绝于耳,统计显示,相比2016年底暴减六成左右。

  细分领域也出现变化,秀场直播在2017年走入疲软期,内容、视频社交在获取收入和流量方面显示出了强劲潜力,融资后,多家平台将加大这两块的投入。不过,中国尚未出现综合一站式平台,类比电商发展路径,综合平台或许也是直播行业的必经之路。

  马太效应初显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直播行业共发生17起融资并购,涉及16家直播平台,其中8家A轮融资,融资并购总金额超过100亿元。加上近日宣亚国际近30亿元收购映客近50%股权,总金额达到近150亿元。

  如花椒直播、王思聪创办的熊猫TV的B轮融资额度都在10亿元量级,猎豹旗下live。me直播获A轮6000万美元、YY旗下虎牙直播A轮7500万美元。

  与2016年相比,直播行业融资呈现明显头部化趋势。花椒直播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资本不会给小型直播平台投资,这次获得融资的都是较成熟的直播平台。目前,直播行业弯道超车机会不多了,接下来将是头部平台在产品、运营、内容上的持久战。”去年,花椒直播获得A轮3亿元融资,现估值50亿元。

  资金大多流向了头部平台,两极分化较为明显。2016年数百家直播平台在线,截至2017年5月在正常运行的直播平台为116家,相比2016年底暴减六成多,如光圈直播、ME等。

  同时,流量和时长也向头部平台集中。Trustdata年初发布的《2016年移动直播行业分析报告》披露,2016年,花椒、映客、一直播等三大泛娱乐移动平台总使用时长占比超八成,前十大直播平台已经盘踞97.5%的用户时长。

  这意味着TOP10之后的长尾平台生存空间极度压缩。就下载量而言,统计显示,花椒直播、虎牙直播、一直播、MOMO陌陌、YY、龙珠直播、斗鱼直播、荔枝FM、映客直播、熊猫直播等平台成为热度十强。因此,有观点认为,直播行业已进入分化年,中小直播平台死去,巨头将展开更加激烈的厮杀。

  直播行业一直被认为烧钱维持,此次密集投融资中,资本更加关注平台的自身造血能力。目前来看,变现模式逐渐清晰,虚拟打赏叠加会员、广告、电商、游戏联运等形成综合变现矩阵。《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景气指数及短视频报告》也显示,今年上半年网络直播货币化指数再度爆发,第二季度货币化指数266,盈利能力逐步获认可。

  以花椒为例,今日网红发布的《2017直播行业半年报(上半年)》显示,上半年,花椒主播半年收入最高,49万名主播共计收获8.5亿。天鸽互动透露的信息也显示,花椒直播月流水达3亿元,按照该平台3:7的打赏分成比例计算,花椒每月毛利达1亿元,目前基本实现营收平衡,收入主要来自用户打赏及商业化收入。

  此外,2016年预测的直播寒冬并未如期而至,数据显示,2017第一季度中国网络直播行业景气指数为291,第二季度达到333;该指标以2016年一季度为基期,设为100分。主播人数预估达1亿多。

  尚未出现综合平台

  直播以秀场起家,随后发展出游戏、全民、体育、电视直播等形式,从2016年后半段开始,秀场直播进入疲软期,全民直播在2017上半年风头正盛。据统计,12个秀场直播平台跻身热度榜前50,但成绩最好的奇秀直播仅排第17。

  而2017年第一季度网络直播带宽指数205,第二季度达234,同比2016年前均实现翻番增长,增长的动因主要来自内容直播保持平稳较快增幅。

  融资后,各大直播平台纷纷重金投入内容,如花椒融资将用于游戏、户外、专业PGC等内容的投入及社交方向。“在游戏领域,我们将投入1亿元用于游戏内容的引入和对游戏主播的扶持;同时大力发展PGC自制和合作,”花椒直播负责人表示,“花椒游戏频道今年5月开通以来发展迅猛,目前日活用户已经超过110万,将近花椒12%的日活用户,日均观看时长75分钟。”

  比内容更有潜力的直播方式或是视频社交,除了国内的微信、陌陌等社交平台例证外,国外直播平台如Tinder(点对点陌生人社交及群聊)和Houseparty(可与多人同屏视频聊天),这种社交+直播的方式迅速蹿红,在美国Apple store排行中,最高达到全APP第三、社交APP第一。国内的探探就是Tinder模式。

  花椒直播负责人透露:“目前花椒每天开播路数上百万,80%是素人直播,他们通过直播与熟人、陌生人交友互动。我们现在更偏向于视频社交,内容其实是有天花板的,做出多少内容是有数量限制的,但社交能够滚雪球。”此外,内容也存在监管上的天花板。

  为了增加流量及社交属性,花椒最近在农村进行“刷墙”,开拓三四五线城市,如有的刷墙标语为“花椒花椒、直播社交、美女帅哥、等你来撩”这样直白。

  不过,即使看好社交、内容细分领域前景,但为了最大化获取流量及收入,综合一站式平台仍是各家向往的模式。如以花椒为代表的泛娱乐直播进军游戏领域,而熊猫等游戏直播则发力泛娱乐。这种情况与当年电商行业由垂直向综合发展的轨迹颇为相似。

  如京东以3C数码产品起家,当当网主业为网上书店,聚美优品以美妆为主。到2014年,由于单一品类存在天花板,各平台纷纷扩充品类,打造一站式购物体验。京东在3C之外引入服装、图书,甚至母婴等不同品类;当当网在服装等领域大规模投入;聚美优品在美妆基础上发力海外食品等相关品类。

  “目前,中国还未出现综合一站式直播平台,”花椒方面表示:“2017年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在互联网行业要想获得大发展,‘一站式’是必经之路。”

  直播进入行业收割倒计时 谁将突出重围?

  任何行业的野蛮生长都是为了最终的收割,谁将是直播行业的收割者?

  2017年初,随着《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出台,新一轮的直播平台淘汰形势初显。2月24日,上海市网信办就直播中的低俗色情问题约谈熊猫直播与全民直播的企业负责人,责令其全面整改;紧接着二季度共有18款传播低俗信息直播类应用被国家网信办查封,共88家网络表演平台和单位被查处或关停。

  在政策大棒施压和人口红利不断降低的形势下,小平台逐渐淘汰,大直播生态开始从单纯内容竞争开始向周边电竞、文创、线下产业甚至直播出海领域伸出触角,投资布局和资本运营加重,直播生死局逐渐从内容层面转向资本运营层面。

  直播进入行业收割倒计时 谁将突出重围?

  抢人大战继续,强者愈强阶段来临

  下半年开始,新一波的平台抢人大战开始,其中斗鱼成为这场风暴的中心主导--连续挖到张大仙、嗨氏抢占手游直播,主播阿冷填充秀场元素。。。。。。同样其他平台也在积极开拓直播内容,虎牙拉来AG战队助阵、微笑回归战旗。一系列的平台举动说明,互联网直播下一场地震来势汹汹。

  中国直播行业经过了“千播大战”后行业形式由蓝转红,斗鱼、熊猫等由游戏发家的直播与映客、花椒等移动直播发展融合的同时,加快了国内直播产品的迅速饱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4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 2017 年 6 月,网络直播用户共计 3.43 亿,占网民总体的 45.6%,网络直播的用户规模和在网民中的整体占比皆出现下降。 

  用户增速降低的同时,行业发展困顿之间暴露:

  第一,直播涨势后劲不足。随着行业政策规范化,在线直播市场门槛提高,分析师认为,直播行业荷尔蒙经济逐渐消退,直播行业逐渐回归理性,直播市场马太效明显,形成强者逾强局面。

  第二,红海竞争巨头碾压。单就近两年直播形势来看,斗鱼依靠先行优势和主播优势仍一家独大,利用积累的资本优势开始收割头部内容资源。同时,后来者如熊猫、虎牙、映客、花椒也在不断追赶中。头部企业内容和资本迅速堆叠,行业壁垒逐渐增加,后来者难以获取发展资源。表面上看是中小直播平台哀嚎一片,实则是头部直播平台竞争优势持续碾压的结果。

  第三,盈利不佳行业洗牌。直播行业主要收入仍然依靠观众打赏为主,电商广告等其他收入模式仍不成熟。面对每月上亿的带宽和头部主播签约费用,没有成熟的发展布局难以支撑,同时头部直播平台的商业模式,也正在迅速成型吊打新平台。

  2016年的“千播大战”之后,市场风口期曾活跃的超过400家直播平台,迅速消耗着国内直播受众资源,并在人口红利期过后光速缩水到150家。近六个月以来,为了应对行业的瞬息万变,多数直播公司开始采取内容精品战略。同时,资本入局的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多样性投资和资本操作标志着直播行业的成熟。

  扎堆上市却“各怀鬼胎”

  在停牌4个月后,9月4日,宣亚国际发公告,拟以28.95亿元的价格收购映客48.25%的股权。为规避借壳上市,映客团队借钱给上市公司收购自己。数据显示映客2016年净利4.8亿元;2017年Q1净利2.44亿元。如此好的市场前景下选择上市套现,唯一的问题可能出于对直播前景的不信任。

  从年初开始,随着直播新鲜度下降,多数直播平台开始出现用户数量下滑,映客月活跃用户从1686.28降到1386.28,径直减少300万月活,头部移动直播平台颓势初显的同时,加速了资本介入的步伐。

  同时,坐拥秒拍、一直播的一下科技目前也在寻求上市,与映客不同的是,目前秒拍和一直播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领域仍旧处于上升阶段,未来融资上市的目的,可能是以资本优势继续收割移动直播市场。

  同时,坐拥秒拍、一直播的一下科技目前也在寻求上市,与映客不同的是,目前秒拍和一直播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领域仍旧处于上升阶段,未来融资上市的目的,可能是以资本优势继续收割移动直播市场。

  而在传统直播领域,虎牙也在积极准备上市,但在过去6个月中,数据显示虎牙网页端访问量较同行业还有差距,移动设备端播放时长较斗鱼还有较大差距,内容上头部主播开始被斗鱼等瓜分,嗨氏被斗鱼挖角事件也给了虎牙移动直播领域的步伐产生了一定影响。纵观虎牙嗨氏事件,平台与主播之间也在舆论上明里暗里大打了一场口水仗,虎牙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在于手游直播是其流量的一大支柱,也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内容模式单一,过于依赖游戏领域的现状,嗨氏的离去无疑对其是一记重创,在虎牙寻求上市的节骨眼,头部主播的变动确实令人对虎牙的前景产生担忧。

  而在传统直播领域,虎牙也在积极准备上市,但在过去6个月中,数据显示虎牙网页端访问量较同行业还有差距,移动设备端播放时长较斗鱼还有较大差距,内容上头部主播开始被斗鱼等瓜分,嗨氏被斗鱼挖角事件也给了虎牙移动直播领域的步伐产生了一定影响。纵观虎牙嗨氏事件,平台与主播之间也在舆论上明里暗里大打了一场口水仗,虎牙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在于手游直播是其流量的一大支柱,也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其内容模式单一,过于依赖游戏领域的现状,嗨氏的离去无疑对其是一记重创,在虎牙寻求上市的节骨眼,头部主播的变动确实令人对虎牙的前景产生担忧。 

【责任编辑:连明明】